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因春节间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而得名。“迎财神”是今天的重要习俗。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大年初一起关门的大小店铺选这一天开市,意在招财进宝,还会把第一个顾客称为“财神”。
从正月初一到初五,是春节的高潮,民间有许多禁忌,例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说话办事要格外注意等。但过了初五,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日常生活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正常状态—故称正月初五为“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故旧时有“迎财神”的年俗。在一些地区,正月初五还有“送穷”习俗,就是将灶灰及室内垃圾集中起来,送出门外,然后燃放鞭炮以驱邪除秽,寓意送走穷困,摆脱晦气,在新的一年迎来富裕和幸福。
我国很多地方称正月初五为“破五”或“咬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当山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饺子褶要捏得严严实实,这叫“捏小人嘴”,使之不能搬弄口舌,滋生祸端,以示吉利顺当,诸事如意。另外,正月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正月初五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迎财神”也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闻鸡鸣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共喝财神酒。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鲤为利的谐音,故称该鱼为“元宝鱼”。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的,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
从清代五张“初五迎五路财神”年画可以看出各地民众“迎财神”年俗,五路财神是从古代五路神发展而来,古代的五路神指五祀中所祭的行神,所谓五路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人们认为路通向四面八方,处处有神灵,想象东南西北中各方向都有路神,所以人们以五路神为财神。
之所以正月初五接财神,是因为过去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到正月初五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这样,接财神的时间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两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