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孔子故里——济宁曲阜孔子研究院。当习近平看到桌子上摆着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时,他饶有兴趣地打开翻阅,并表示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书主编杨朝明也为习总书记汇报了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当代价值,得到了习总书记的肯定。这条新闻让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这两本书上。这两本书的作者杨朝明是谁?这两本书又为什么引起了总书记的关注?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学,又如何与当代社会发生关系?记者采访了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家语通解》的出版方齐鲁书社,以及他担任客座教授的山东省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学生。
总书记的认可和齐鲁学人的自谦
在当代传统文化的学术圈中,杨朝明显得非常沉稳、内敛,即使是在总书记参观孔子研究院之后,杨朝明依然谦和如故。
虽然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访问表示“兴奋又紧张”,但是谈到这两本著作,他并不愿提及自己编纂、写作两本书的努力。这种谦和来自他常年蛰居做学问的安详,更来自于他对孔子力倡的“仁义礼智信”的恪守。
“总书记到访孔子研究院,我个人的理解,表明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号。总书记说要仔细读一读《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重视,而并非对杨朝明个人著述的关注。因为我写作的这两本书,分别是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注解和分析。”杨朝明这样对记者定义自己之所以受到关注的原因。
而齐鲁书社负责《孔子家语通解》一书编辑工作的孟晓彬却告诉记者:“该书出版前后用去四年时间,杨朝明先生在这四年编辑出版过程中,随时都会根据新的论据和研究对该书进行修改,可谓兢兢业业。”据了解,此书是《孔子家语》被正名后的第一部整理性的专著,是一本学术前沿的著作。目前,齐鲁书社已经开始对此书进行加印。
在曲阜匍匐于圣人足下32年
今年51周岁的杨朝明从1981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开始,已经为儒学的研究贡献了32年的青春岁月。
杨朝明说,自己早年受郭克煜先生在内的一大批老先生的影响,走上了对儒家学说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研究。杨朝明这样概括自己走上学术道路的过程:“最初我在曲师大文科学报《齐鲁学刊》做编辑,编辑《孔子儒学与齐鲁文化》栏目,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跟随著名学者李学勤老师做了博士生,学习了传统文献,对学科前沿的东西有了深刻的认识,渐渐开始一些独立的研究。”杨朝明认为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先秦儒家思想,也就是儒家学说创立之初的本来面目。
就在习近平访问孔子研究院之前不久,杨朝明曾经作为山东省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为该校“建筑经济管理系”讲授他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成果。听过他讲课的学生告诉记者:“杨教授其貌不扬,但是讲授课程却别开生面。他从器物、文献、现实生活的细节等多方面入手,带领我们回到2500多年前,又时时刻刻联系到当下的社会现状。如果没有特别深厚的功力,是不可能的。”
“德性儒学”关照当代社会
让2500多年前的孔子继续关照我们民族当下的社会和生活,是无数当代儒学研究者的学术理想。而他们面对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儒家学说存在了2500多年,对于当代社会还适用吗?
“这种问题和问题持有者的纠结,是我最常面对的问题。”杨朝明说,但是他认为,这种纠结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于儒学和孔子的误解。
“我力图恢复的是先秦儒学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孔子学说创立之初的本来面目。”杨朝明解释道,儒学的诞生是在前代学说的基础上尤其是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汉代以前,儒家学说带有很强的“德性”色彩,是一种“德性儒学”,而在汉代之后,中国进入了威权社会,儒学变成了“威权儒学”,当代要保护的是“德性儒学”,因为德性儒学所倡导的仁爱、诚信等基本伦理信条,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
“在汉代之前,孔子崇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强调君臣之间、父子之间都要各司其职,都要做好本分,但威权社会建立之后,只强调君与父的权力,变成了片面的儒学,因此出现了三纲五常的绝对的社会关系,这种威权又在历史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已经与孔子确立的儒学不一样了。所以当代的儒学研究要正本清源,才能全面准确,解除世人对孔子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