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六大战略定位
○区域中心城市 ○先进制造业基地 ○科技创新先行区 ○文化强市首善之区 ○生态示范城市 ○民主和谐示范区
强化五大功能分区
●济兖邹曲嘉核心区 ●大型工业聚集区 ●临港产业开发区 ●绿色生态经济区 ●高端文化旅游区
孔孟之乡网消息 据大众日报报道,为抢抓机遇,在西部经济隆起带中抢占先机,早在今年5月,济宁市委就作出了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的《决议》,对区域发展规划及早进行了谋划。12月11日,济宁又专门召开加快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公布了刚刚出台的《鲁西科学发展高地规划》,依据规划,济宁将全力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抓住机遇,重点突破,整体带动,通过五年的努力,使经济总量、主要指标人均水平等在周边区域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城乡秀美、人民富裕的区域中心城市。
发力高地建设 机遇多于挑战
今年8月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战略决策,包含济宁在内的西部六市纷纷抢占先机,并且都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说:“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谁能率先建成高地,谁聚集要素和争夺市场的能力就强,谁就能进一步打开高位奋进、跨越崛起的局面。”
以高地建设统领区域中心城市刻不容缓。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济宁具有现实基础和发展机遇。济宁居于山东西部六市的中心位置,是西部经济隆起带“U”形的中间地带,唯一兼具“水陆铁空”综合交通特点,特别是都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空间优势巨大。同时济宁又是山东重要的资源大市、工业强市,交通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居于山东西部六市前列。
除省委省政府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历史性机遇外,济宁还拥有资源型城市转型机遇、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机遇、惠普基地项目带动机遇、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机遇等历史性机遇,这些机遇将形成“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打造区域发展高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打造六大高地 实施重点突破
依据《鲁西科学发展高地规划》,济宁将着力打造城乡统筹、转型升级、科教人才、文化旅游、绿色发展、社会文明“六大高地”。
——打造城乡统筹高地,努力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上实现新突破。科学实施任城区、兖州区以及太白湖新区、高新区、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序推进老城区升级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凸显中心城区主体功能。加快都市区融合,三年内基本实现“同城化”。
——围绕打造转型升级高地,努力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实现新突破。把工业经济作为转型升级主战场,实施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做强主导产业,加快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等产业。
——围绕打造科教人才高地,努力在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上实现新突破。构建创新平台,引进一批优质科技资源,打造一批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机构。吸引更多境内外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入住,加快建设济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高新区大学园等项目。
——围绕打造文化旅游高地,努力在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上实现新突破。加快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运河民俗文化城,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龙头,提速推进尼山圣境、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围绕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努力在建设生态示范城市上实现新突破。以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大幅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围绕打造社会文明高地,努力在建设民生和谐示范区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民生优先,以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鲜明导向,推进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放大政策效应
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高地建设是济宁发展的大局,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协助和配套政策的支持。”
为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济宁将围绕综合交通、市政建设、能源供给、水利保障、城乡管理等重点领域,建设系统完善、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幅提高发展高地综合承载能力。
在交通上,将构筑“水陆空”网络通达、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的快速交通格局。公路,以打造快速路网为目标,建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和“16959”一般干线公路网。铁路:规划建设湖西铁路和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铁路物流园区。港航:以京杭运河主航道为依托,建设“一干多支”航道网络,尽快实现港口亿吨吞吐能力,建成江北内河航运中心。航空,适时启动扩建工程,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园,加大航线密度,力争开辟至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等口岸航线。
在城乡服务上,统筹提升城乡公交、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档次。城区道路:加快建设济宁城市二环线,完善城区路网和对外连接快速通道。公共交通:推进全市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快速公交(BRT)项目。供排水系统:提升排水系统防洪排泄能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建成较为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
在政策措施上,济宁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将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各县市区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和重大项目预可研论证,提高对经济薄弱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实施投资项目带动,加大对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项目,市县给予一定支持;年度用地指标重点向开发区、重点工业集聚区倾斜,最大限度地为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民生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济宁加快城市公园建设,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今年底济宁市将建成各类公园总面积997.2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