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7日下午,济宁市政府在运河宾馆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济宁市去年以来在全国重点、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济宁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美华主持发布会,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通报了济宁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副局长杨义堂针对记者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济宁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参加。
近年来,各级文保单位的大幅增加,不仅展示了孔孟之乡济宁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市的深厚历史底蕴,也为未来文博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多的文物点获批为文物保护单位,意味着更多的文化遗存已经纳入到正规的文物保护体系,必将得到更及时有效的保护;意味着更多的文物精品将受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更好的发挥文化、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为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济宁市近年来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二是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三是济宁市政府公布的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
济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情况。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宁市17处名列其中。其中,古遗址4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9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加上前六批公布的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济宁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涵盖文物的五大门类,分布在全市十二个县市区。
济宁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2013年10月10日,省政府核定公布了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6处,济宁市有111处文物单位名列其中,超过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比济宁市前三批共9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总和还多。其中古遗址33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30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处,大运河遗址遗迹15处。这111处省级文保单位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在公布的名单中,不仅有济宁人耳熟能详的太白楼、济州城墙遗址,也包括了曲阜凫村古村落、邹城高李李氏民居、金乡满庄满氏民居等大量的古村落、古民居。此次列入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最大的亮点有济宁市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曲阜市王庄镇红旗闸、邹城市石墙镇双庆扬水站、泗水县星村镇张家庄换新天渡槽等20处近现代建筑等列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截至目前,济宁市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6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2012年11月27日,市政府核定公布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其中,古建筑61处,古墓葬17处,古遗址35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7处。加上之前公布的168处,目前,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了314处。
2012年之前,济宁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去年年底以来,济宁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74处,接近以往历年来的总和。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56处,各个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排在全省首位。
这次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间集中。在一年的时间内,国家、省、市先后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济宁市文物工作者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实苦干,不懈努力,组织专家无数次实地考察、论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申报、争取,才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二是数量众多。这一次济宁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接近前六批的总和。济宁市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到全省的六分之一还多,数量超过前三批总和。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接近前三批的总和。三是分布广泛。这次新公布的全国重点、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密集分布,多个县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零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市文物工作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类型丰富。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类,济宁市都有众多的文物单位纳入,这再次有力说明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圣地。特别是一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成为全国重点、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前所未有的。
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济宁市文物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也是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力支持的结果。市文物局将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凝心聚力,再接再厉,提升效能,奋发进取,争分夺秒抓落实,防患未然保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文物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为济宁市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