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11月2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要嘉宾、著名学者鲍鹏山受莲池讲坛邀请,在河北大学举行了以“孔子与他的弟子”为主题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观众到场。2009年起,鲍鹏山连续四年到保定,这是他带来的第五场讲座。3日,他还在顺平尧乡讲堂讲座一场。接受本报专访时,鲍鹏山说:“保定观众对传统文化很好奇,很热情,讲座效果很好。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通过孔子教育反思当代教育弊端
“这是我第四次来保定,却是第五场讲座,因为讲庄子讲了两场,我不能亏待孔子,也要讲两场。”鲍鹏山调侃式的开场语,引发了观众一阵笑声。
鲍鹏山说,选择“孔门师生”的主题,是为了让人了解孔子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的创建者和校长”的教育成就,也让人体会古人淳朴但深厚的师生情谊,更为启发人们反观当代社会的教育现状,反思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
两个小时里,鲍鹏山讲述了孔子的精神、教育理念,以及孔子与弟子间独特但充满魅力的师生关系。鲍鹏山说,与传授知识、技能相比,孔子更重视价值观与判断力的教育,这也是与当代教育的明显区别。 鲍鹏山的言谈极具亲和力,幽默风趣,又不乏犀利辛辣。谈到孔子与其最亲密的三个弟子子路、颜回、子贡相处的点滴故事,鲍鹏山还流露出细腻温情的一面。他将古人故事娓娓道来,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对古代师生深厚情谊的向往。
鲍式辛辣点评让学生如坐针毡
当天上午,河北大学本部主楼能容纳34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不少观众站着听完讲座。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齐看过鲍鹏山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节目。“一听说‘真人’要来,我激动得不行!”她知道消息较晚,没来得及订票。2日早上她早早赶到现场,“就算站两个小时,我也要听!”讲座结束后,小齐直呼“过瘾”。
讲座中,鲍鹏山妙语连珠,直刺当代社会弊病,观众时而爆笑出声时而会心一笑。谈到孔子的学识渊博,鲍鹏山笑谈:“孔子是当时的谷歌、百度。”谈到后人对“孔子一生只想做官”的误解,鲍鹏山说:“20岁的孔子有学问,有经验,有道德,不是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
谈到孔门弟子常问“何为仁、术、孝”等问题,鲍鹏山说:“当代中国大学老师最幸福,因为学生只问考试范围和重点。”大学生小李说,听着讲座,会不由自主对号入座,如坐针毡,因为自己确实存在鲍老师提到的缺点。 听众以大学生为主,还有懵懂孩童与白发老人。市民张女士带着7岁的儿子来听讲座。她说:“孩子可能听不懂,但肯定会有好的影响。在保定,类似的国学讲座不多,这次又请来这么出名的学者,一定要带孩子听听。”
鲍鹏山谈教育:国学教育要趁早,知识文化两手抓
1、记者:您多次来保定讲座,对观众印象如何?
鲍鹏山:保定观众很热情,掌声和笑声说明他们听懂了,这是对我的肯定,我很感谢。
2、记者:有没有去过保定的景点?
鲍鹏山:去过大慈阁、古莲花池,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物质化体现,能让人更了解也更接近它。
3、记者:本次来河大讲座,为什么选择孔子及其弟子的主题?
鲍鹏山:孔子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代人学习,我想通过孔子和弟子相处的感性角度,让人体会孔子教育的成功并且引起反思。
4、记者:现在保定的孩子接触国学的机会有限,大多从阅读入手,您觉得孩子能接受如《论语》等经典吗?
鲍鹏山:完全没问题。现在的小孩能接受《三字经》、《弟子规》,更容易接受《论语》,因为《论语》有故事、人物、情节,栩栩如生,情绪饱满,更容易打动孩子。国学教育越早越好,文化耳濡目染,把孩子培养成有价值观的人,而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
5、记者:能否给保定的观众一些阅读建议? 鲍鹏山:现代人读书时间太少,习惯太差,要先改变态度。重视阅读,首先读起来。
现场花絮:
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鲍鹏山渊博的学识、负责的态度、幽默的谈吐打动了现场观众,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现场观众也以各种方式,表达了保定市民对这位
鲍鹏山只知在演讲,恍惚不知处 讲座中,鲍鹏山教授谈到了孔子的一名弟子,是山东人。见台下观众没有反应,鲍教授再次大声强调:“这名弟子是山东人!”如是再三,台下观众依旧没反应,鲍教授突然一拍脑门,不好意思地说道:“咱们现在在保定,不在山东,我糊涂了,还以为在山东讲座!”
女粉丝中途凑前为拍照 讲座中,一位女学生突然从观众席左侧溜到了最前面,本以为她想去洗手间,结果她走到演讲席正前方时突然蹲下,掏出手机,对着鲍鹏山教授一阵拍照,然后又镇定自若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鲍教授未表现出丝毫诧异,依旧气定神闲论孔子。
文艺青年背诵语录表爱慕 讲座后,市民小李对鲍鹏山教授说,中学时曾在语文读本上读到鲍鹏山教授的文章,当时还在摘抄本上抄录过其中语句。当小李背诵出文中庄子是“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时,鲍教授双手合十,连声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