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中国艺术节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交流创作成果的平台,也为广大群众营造了欣赏艺术和品味经典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两个月以来,通过十艺节外演剧目、十艺节“文华奖”参评大剧等高水准作品的演出,省城济南甚至全省的观演氛围浓厚,演出市场被充分地激活。26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完美落幕,但是艺术的魅力并没有落幕,在十艺节的带动下,“后十艺”期间,省城演艺市场仍将持续火爆,大家关注文艺、热爱文艺的氛围也将得到延续。
芭蕾舞剧《过年》
十艺节闭幕 省城演出市场“好戏”刚开幕
十艺节带来的“后十艺”效应显而易见。仅以省城历山剧院为例,借助十艺节对演出的拉动效应,该剧院2014年的演出节目单已经排出,而且每个月都有重量级演出。从拟邀请的演出来看,包括“开心麻花时尚话剧”、韩国阿尔法剧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立陶宛国家乐团”、加拿大国家青年交响乐团等著名演出单位都将给济南的观众带来精彩的节目。
即将开幕的山东省会大剧院即将带来经典音乐剧《猫》,此后大剧院还为观众安排了一系列精彩演出。11月将推出《丑小鸭》《白雪公主》《假话国历险记》《熊猫奇侠传》等四部儿童剧演出。12月为了配合新年气氛会有一些热烈火爆的剧目上演。此后,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赖声川的话剧、弗拉明戈舞剧《卡门》、阿根廷国家探戈舞蹈团、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音乐会、北德国家广播爱乐乐团,都将出现在省会大剧院的舞台上。2014年1月,“钢琴王子”李云迪还将举办“李云迪中国钢琴梦”钢琴独奏音乐会。
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称,通过十艺节我们可以认识到,真正有水准的精品剧目演出,不仅仅提升了大众的艺术欣赏力,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文化层级的体现。“城市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文化演出,就像一个城市的坐标一样,烙有城市的印记。我们有必要打造一些彰显城市品级的文化名片,在演艺层面就是必须要有一些高水准的演出。十艺节等于给山东和济南打了一个大大的商标,留下了一个很深的烙印。十艺节这种高水平的国家赛事,非常有利于将我们的演艺市场搞活。演艺市场搞活的标志就是演出多,行业能够良性循环。‘常态化’的演出,是各演出方正在积极努力去做的,也是‘后十艺’演艺市场特别急迫需要的。”
山东演艺市场 中演、保利群雄逐鹿
其实,很多演艺机构对“后十艺节效应”都充满期待。借助十艺节的“东风”,山东省内新建或改建了53处演艺场馆,这些场馆如何去接触演艺产品,如何去拉来高水平的演出,也成为关注点。于剑称,今年9月,山东省内21家剧场组成了山东剧场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常态化的演出平台,抱团开拓广阔的演艺市场。除了省内演出公司,包括中演集团进军省会大剧院,加上原来保利集团在我省烟台、青岛等地的布局,山东演艺市场将借十艺节东风真正步入群雄逐鹿的大发展时代。
“我省统一牵头,将剧场组成联盟,这样就会将全省剧场的视野完全打开。过去作为一个市级场馆,可能仅能接触到几个演出商品,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就会接触到100多种演出产品。而对于大的商演运营商来说,他们看到的是整个山东省的演出市场,这就会吸引来更多的外来演出。借助十艺节,以及剧场体制改革,剧场也将兼具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这样剧场的发展也对各地院团的创作有好的促进。”于剑称,从目前来看,这些场馆将会以更具特色的演出剧目、更加精美的舞台效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剧目驻场演出。在刚刚结束的十艺节演交会上,山东剧场院线就拉来了20场的云南民族歌舞演出。而且还跟杭州剧院的原创音乐剧《简·爱》和《断桥》达成了初步演出意向。
于剑称,以历山剧院举例来看,十艺节之后力争将历山剧院变成盈利主体和经营主体,质量高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就把它吸纳进来,共同运营,有些水平低的演出,就不再接待。“演艺集团打算成立历山剧院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将历山剧院当成一个品牌来运营。争取让历山剧院一年365天不关门,而且每个月都要有一两台拿得出手的演出。”
“十艺节”最大遗产 勾起山东观众“看戏瘾”
其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中心,十艺节之前济南演出市场的活跃程度有可能落后于青岛、烟台等地。而借助十艺节,省城济南建设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市区内各大剧院也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提升,所以十艺节之后,在文化演艺方面济南也在期待新的突破。“十艺节在硬件上留下了场馆,但是十艺节的遗产更多的是提升了整个城市对演出市场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有了,此后的路怎么走,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于剑称。
于剑告诉记者,以十艺节外演大剧为例来说,引进国外的演出,演出集团和省城其他演出公司探讨了很多年了,怎么去打开这个市场?十艺节告诉我们搞演出一定要专业化。“剧种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但是引进的演出产品一定要专业化,国外来的这些演出,交响乐就是交响乐,舞剧就是舞剧,印度来演出就是演印度古老民族的舞蹈,都是非常纯粹的演出。而真正的好剧院接待的都是特别专业的演出,下一步山东演艺市场如何走,我觉得打造专业化的演出,是必须要走的路。”“逐渐将演出层级提高,打造具有济南城市标志的高水准演出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向往,通过十艺节《妈妈咪呀!》《卡门》等经典剧目的成功演出,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印证,那就是省城一定要打造专业的、高水平的演艺市场。”于剑称。
谈到“十艺节”最大的遗产,于剑表示:“十艺节几百场精彩演出,充分刺激了山东观众的文化需求,勾起了大家进剧院‘看戏’的瘾,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用更多更好的演出保持观众这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