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5日上午,济宁市委、市政府在运河宾馆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奋发作为,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会上,济宁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曲阜市、梁山县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会前,山东省旅游局、济宁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济宁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为深入贯彻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精神,掀起旅游宣传工作的新热潮,本报特辟专栏,对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
孔孟之乡网消息 为把孔孟之乡济宁市建设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全国文化旅游高地和旅游产业强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济宁市将实施文旅融合战略、全域化战略、品牌战略和集群发展战略,重点完成六大任务。力争到2016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4家,5A、4A级景区分别达到2处、15处,四星级以上饭店达到12家;年接待游客达到6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其中境外游客超过6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4亿美元;游客平均滞留时间达到1.5天;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成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
完善旅游规划体系
按照统筹布局、突出重点、融合发展、协调推进的原则,修编《济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产品类别上,做强做足“朝圣礼佛”、休闲度假游、“游湖亲水”三篇文章。空间布局上,依托“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资源分布,突出“一心”,强化“两轴”,增厚“三带”,放大“四极”。要统筹旅游规划同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城市、国土、交通、商贸、文化等规划充分考虑建设旅游强市的需要,保障满足旅游功能。依据总体规划,制定重要区域旅游规划,完善提升重点景区、项目投融资、旅游线路营销、旅游商品开发等专项规划,形成高标准规划体系,引领产业发展。
深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建立统一的旅游营销平台。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要素联合模式,在市级层面统一旅游线路策划、发布、宣传、定价,实行景区、酒店、购物企业统一打包让利,推进市、县旅游营销系统化、一体化。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鼓励旅行社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向专业化、连锁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力争三年内打造30家有一定外联接待能力、竞争实力强的旅行社,加大对旅行社的奖励扶持力度。
建立统一的资产运营和投融资平台。设立1亿元的市级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以政府基金引导、民间资本跟进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完善银企合作机制,为旅游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探索建立集团化发展模式,培育综合性、多业态旅游企业集团,实现规划布局、项目审定、品牌宣传一体化。
加强旅游要素建设。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强主要景区与空港、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内河港口融合对接的交通网络建设,开通济宁机场境外航线,布局建设旅游专用码头,开通重点景区之间相互通达的旅游专线,推动城市公交网络向乡村旅游景点延伸,形成畅通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重点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旅游度假村、汽车旅馆、乡村旅社、农(渔)家乐为支撑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深入挖掘孔府菜、运河菜、微山湖渔家菜等特色餐饮,打响济宁特色美食品牌。科学制定“文化济宁”旅游商品开发目录,培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业街区。发展旅游演艺和娱乐业,推进演艺项目进景区、进酒店、进旅游商业街区,开发面向游客、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演出项目。
全方位开拓旅游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各旅游机构的合作,在境外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广中心,加强与孔子学院总部的联系与合作,在主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开展直接旅游宣传推广和双向交流活动,构筑跨国界、跨地区的旅游营销网络,力争入境游客数量有较大增长。加强与京沪高铁沿线、济宁机场通航、运河沿线等区域城市的旅游合作,合力推广山水圣人线、山海圣人线等精品旅游线路,倡导建立水浒旅游、运河沿线城市、微山湖旅游等区域合作联盟,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打响“文化济宁”旅游品牌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统一宣传标识,各级在对外各类政务、商务及经济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中,统一冠名“济宁”,统一使用“文化济宁”口号和标识。采用整体宣传促销方式,整合市县宣传资金,创作集中展现旅游景区风貌的广告片并进行持续宣传,提高“文化济宁”在境内外的知晓度。
培育旅游品牌。在“文化济宁”大品牌下,策划推出各类县域品牌、活动品牌、演艺品牌、节会品牌,不断丰富“文化济宁”品牌内涵。着力打造“二日游”、“三日游”产品升级版。培育“礼乐人家”、“湖上人家”、“泉水人家”、“运河人家”、“山里人家”、“水浒人家”乡村旅游品牌。
办好特色节庆。提升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举办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县市区因地制宜,以市场化为导向创办特色节庆活动,促进现有节庆活动提档升级,提高节庆活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进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发展文化旅游类项目。坚持文旅融合,加大现有文化旅游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增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对旅游业的支撑能力。建立督导推进机制,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市级领导包保范围,列为科学发展现场观摩内容,推动项目快建设、快运营。
兴办参与类、体验类项目。在重大文化项目、主要景区策划开发、功能设计等方面,注重融入文化体验和互动参与,提升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体验功能和参与功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三年内新上10个参与类、体验类项目,延长游客滞留天数。
实施重点景区晋档升级。对旅游景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投资规模给予一定比例补助。鼓励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对新获得国家5A、4A、3A的旅游景区,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支持创建乡村旅游示范镇、村、星级农(渔)家乐和各类休闲农业示范点。济宁近郊、东部山区、微山湖区所涉及县市区,要分别确定至少2处乡村旅游示范区域,3年内把泗张、南阳、吴村、峄山镇建设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推行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建立规范的卫生标准、安全标准、接待标准,促进乡村旅游提升档次。
全面打造优质服务环境
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完善旅游区的金融网点建设。在太白湖新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标准,抓好公共厕所、停车场和指示标识建设,2014年前完成A级景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公厕环保式改造,在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和通往景区干道等部位设置统一规范的旅游指示标识。
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实施“数字旅游”工程,建立涵盖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要素的一体化数字旅游服务体系。建立城市解读系统,在历史文化遗存点设立历史文化解读标识。加快建设全市智慧旅游系统,尽快形成二日游、三日游、旅游一卡通无障碍刷卡消费、智能讲解、旅游公共信息触摸屏等系统以及导游、导览、导购服务系统。加强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开通短信宣传平台,为游客营造便捷的自助游环境。
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游客投诉。制订《“文化济宁”旅游服务规范》,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和旅游诚信体系,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旅游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