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孔子】
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集乐、歌、舞、礼等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体。祭孔大典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所有礼仪要求“必恭、必敬、必洁、必丰”。
【研讨朱熹】
2013年孔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熹在同安”朱熹学术讲坛,在同安一中盛大开幕,厦门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杨儒宾用生动的语言,从哲学的高度向同安区文化界、同安一中近800名听众展示了朱子学说的无限魅力。
“同宗同源”海峡两岸祭孔大典昨在同安孔庙举行。图为同安文史专家、本次祭孔大典主祭颜立水献祭文。
撞钟仪式。
2013年同安孔子文化节吸引众多市民。
厦门日报讯(卢漳华 陈雅玲 杨心亮 叶文彬 叶少静 何东方)三严鼓、迎请神,在咸和、安和、景和之曲中肃穆祭奠……2013年同安孔子文化节——“同宗同源”海峡两岸祭孔大典在同安孔庙举行,仪式再现了古人祭孔的庄严盛况。令人称奇的是,圣人“孔子”还穿越到现场为莘莘学子举行祈福登科仪式,预示学子们开启智慧大门,金榜题名。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以及闽北的多位朱子后裔出席了祭孔活动。
祭孔大典引人入胜
上午10点,在简短的开幕仪式后,广大市民朋友便来到孔庙大成殿祭孔现场。众人纷纷整理衣冠,神情肃穆,等待即将开始的祭祀大典。在庄严的鼓声中,祭孔大典的主祭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身着汉服肃立,随典礼唱“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乐舞生、主祭人顺序就位,伴着乐奏“咸和之曲”、“宁和之典”、“安和之典”、“景和之典”和典仪的一唱一和,祭孔仪式的“三献礼”随典而动,在场市民肃立,现场十分壮观。
据悉,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集乐、歌、舞、礼等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体。祭孔大典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所有礼仪要求“必恭、必敬、必洁、必丰”。
除祭孔大典外,昨日还举行了“圣人”孔子为学子祈登科仪式。一位打扮成“孔子”老者,用摸头、赠祝福袋的仪式为学子们开启智慧大门金榜题名。28名幸运的同安第一实小的学生获得了祝福, 同安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的陈予煊打开祝福袋,拿出一支笔和两个红蛋,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孔子送给自己的礼物,寄托孔子的期望,她要好好学习,争取每次考试都拿100分。
记者了解到,同安是厦门的历史文化之根,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这里拥有厦门市唯一的孔庙,在这里举办两岸同祭至圣先师有着深刻的意义,既能起到传承儒家文化的作用,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且两岸有着共同的文缘,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共识和凝聚力。
把朱子学说的优势发扬光大
昨日下午,2013年同安孔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熹在同安”朱熹学术讲坛,在同安一中盛大开幕,厦门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杨儒宾用生动的语言,从哲学的高度向同安区文化界、同安一中近800名听众展示了朱子学说的无限魅力。
陈支平除了从历史的角度向听众们展示了朱熹在同安当主簿时,恤民、劝农、兴学、敦礼义、厚风俗等政绩外,还从朱熹之学与官方的角度来介绍朱熹。杨儒宾则从朱子学说被批判、朱子学说的核心、朱子学说如何与当前社会更好合作、朱子学说的意义等阐释了朱子的哲学。1661年,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后,郑成功随后起用同安人陈永华在台南修建孔庙,从此儒学开启了在台湾传播的历史,同期由陈永华将朱子理学的教育理念传到台湾,从此朱子理学开启了在台传播的盛况,如今在台湾还有朱文公祠。
朱熹学说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开始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八百年来,不仅在同安,在整个闽南及台湾,甚至是韩国、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着朱子文化的印迹。
朱熹一生致力教育,他认为兴化育人是在人世间建立合理秩序的关键,这在当下躁动不安的社会,用儒家的礼来作为社会生命力的源泉,把儒家经典结合进当代教育里,达到兴化育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杨儒宾教授认为,朱子不仅是宋代以来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他还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运动家,是他让儒家重新得到统治者的认识,让儒家的文化得以传承。朱子在对儒学的追求中寻找到了一种可以落实儒家理想的方式,那就是“理”学,如今这种理学在韩国、在台湾地区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
杨儒宾表示,同安作为朱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更有条件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好好经营朱子文化的品牌,不仅开展学术论坛,更应该把朱子在哲学、在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