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是七十二贤之一孝贤———闵子骞的故乡,单衣顺母和鞭打芦花的动人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中华儿女。怀远思今,济宁市滨湖街道办事处高庄村农家妇女刘爱井用自己的故事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纵然家境贫寒,生活的压力并没有让这个瘦弱的女人倒下,她用朴实的行动40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6位亲人,支撑着这个贫困的家。
嫁到高庄村后,刘爱井除了要努力赚钱,贴补家用,她还要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婆婆和日日酗酒瘫痪成疾的公公。每天除照顾饮食起居,更要帮老人擦拭身体,清理大小便。这可难为了这个新媳妇。怕老人长期躺着长褥疮,她晚上要起夜好几次,帮公公婆婆翻身。再脏再累,她毫无怨言。她最常说的一句话:“都是自己的亲人,我不管谁管!。”
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炎夏,刘爱井每天都把家人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个人干着全家9口人的家务活,家里虽然没有像样的家具,但走进这个农家小院,给人的感觉却很干净整洁,就这样,她把公公婆婆一直伺奉到两位老人离世。说起刘爱井的不易,邻居贾志堂说:“现在看着洗几件衣服不算什么,可在那个年代,是要扣工分的。家里、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忙!”
公公离世后,丈夫外出务工。同村的娘家嫂子因病离世,娘家大哥患病多年,二哥又双目失明,她又毅然挑起照顾老父亲和两位哥哥的重担。从此刘爱井天天奔波于婆家娘家之间。
父亲和大哥去世后,刘爱井还没来得及喘歇,她丈夫的伯父又卧床不起了,而伯父又无儿女,根据老百姓的传统,无儿女的伯父理应由丈夫为其养老送终。刘爱井又挑起了照顾伯父的担子。目前,已年近花甲的她仍在细心地照顾着年近七旬的盲人二哥,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每当说起自己在上海工作的孩子和懂事的晚辈,骄傲的微笑总是挂在脸上。
40年来,在刘爱井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父亲、娘家大哥、伯父,都安度晚年。现在盲人二哥依旧跟着刘爱井生活,生活的重担只是改变了她的容颜,但并没有改变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个新时代爱老敬老的故事在孝贤故里依旧朴素地流传着。通讯员 郁文
嫁到高庄村后,刘爱井除了要努力赚钱,贴补家用,她还要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婆婆和日日酗酒瘫痪成疾的公公。每天除照顾饮食起居,更要帮老人擦拭身体,清理大小便。这可难为了这个新媳妇。怕老人长期躺着长褥疮,她晚上要起夜好几次,帮公公婆婆翻身。再脏再累,她毫无怨言。她最常说的一句话:“都是自己的亲人,我不管谁管!。”
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炎夏,刘爱井每天都把家人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个人干着全家9口人的家务活,家里虽然没有像样的家具,但走进这个农家小院,给人的感觉却很干净整洁,就这样,她把公公婆婆一直伺奉到两位老人离世。说起刘爱井的不易,邻居贾志堂说:“现在看着洗几件衣服不算什么,可在那个年代,是要扣工分的。家里、地里的活全由她一个人忙!”
公公离世后,丈夫外出务工。同村的娘家嫂子因病离世,娘家大哥患病多年,二哥又双目失明,她又毅然挑起照顾老父亲和两位哥哥的重担。从此刘爱井天天奔波于婆家娘家之间。
父亲和大哥去世后,刘爱井还没来得及喘歇,她丈夫的伯父又卧床不起了,而伯父又无儿女,根据老百姓的传统,无儿女的伯父理应由丈夫为其养老送终。刘爱井又挑起了照顾伯父的担子。目前,已年近花甲的她仍在细心地照顾着年近七旬的盲人二哥,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每当说起自己在上海工作的孩子和懂事的晚辈,骄傲的微笑总是挂在脸上。
40年来,在刘爱井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父亲、娘家大哥、伯父,都安度晚年。现在盲人二哥依旧跟着刘爱井生活,生活的重担只是改变了她的容颜,但并没有改变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个新时代爱老敬老的故事在孝贤故里依旧朴素地流传着。通讯员 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