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双休”度假哪里去?邹东氧吧深呼吸。在京沪高铁曲阜东站出入通道,在邹城市主要路段的候车亭,在新济邹路的高炮广告上,在济宁市区通往小北湖的大道两侧……“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品牌形象广告以其清新的画面、直入人心的宣传语,引起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每天都有不少人打电话咨询,对我们的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很感兴趣。”邹城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刘娜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邹城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邹东深呼吸”品牌打造为生态旅游目标,着力在景区建设、旅游特色镇村、精品采摘园创建、农家乐示范户授牌等吃住行游娱旅游要素上下工夫,取得了生态旅游新突破。
规划引领,策划包装定位高起点
乡村旅游要发展,规划设计需先行。为确立乡村游特色品牌,充分挖掘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邹城市旅游局先后邀请曲阜师范大学、北京绿维创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南开大学、后世博旅行社联盟、上海金棕榈的旅游策划规划专家到邹东实地考察,对邹东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高标准策划包装。对大束镇鸿山森林公园、中心九龙湖湿地乐园、田黄镇三山沃犁诗农业观光园、香城红枣林、凤凰山、石墙上九村等一批资源独特、文化特征显著的乡村旅游小景区已着手规划,准备前期突破。邹城市旅游局副局长左新华说,前不久邹城谈判小组和北京绿维创景规划院进行了竞争性谈判,最终签订邹东生态旅游编制合同,8月上旬正式启动规划编制,科学指导邹东生态旅游开发。
根据百里邹东、清新田园的特色定位,邹城市邀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设计团队设计了简捷易识别、凸显主题的品牌LOGO,确定了以“邹东深呼吸”乡村游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发展方向,实施品牌化战略,统一宣传、包装,策划推出赏花季、采摘季、清凉季、收获季等系列主题活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院长孙大刚是“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品牌设计的参与者,“邹城生态旅游的定位非常准确。游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会深呼吸?肯定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能让人不自觉做出深呼吸动作的地方。这一品牌能给人美好的心理暗示。”据介绍,依托“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品牌,邹城市已举办了峄山桃花节、老龙湾梨园春赏花季、踏青大束百里骑行、狼舞山槐花季、看庄土豆节、张庄樱桃采摘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重点突出,行业创建凸显特精优
周围是连绵的青山、如珍珠的塘坝,浓密的树林,房前屋后是即将成熟的地瓜、花生、枣、毛栗……这里就是即将被邹城市授予“农家乐经营示范户”的响泉沟饭店。“政府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我们的饭店赶上好时候了。”该饭店老板蒋庆云是个干净利索的女人,她说经营饭店7年,一直是根据客人的反映摸索着干,没想到碰上了这样的好政策。“现在给我们修了桥、建了塘坝,又指导着改厨改厕,我们发展的劲头更足了。下一步我再建些能住宿的木屋,可垂钓的平台,养些梅花鹿、兔子啥的小动物,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咱这里来。”
张庄镇桑北村的世外家园饭店正在整修小院、改建冲水厕所,等待“农家乐经营示范户”授牌的考核验收。老板张立民认为能通过验收是一种肯定、一种荣誉,“更能让消费者信任咱。我先争取市里的经营示范户牌,再努力争取省里的星级户牌子。有了政府专业部门的支持,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省旅游局刚刚对张庄镇进行了创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的检查验收。旅游强乡镇要强在哪里?该镇宣传统战委员黄涛的解答是:强在资源,更强在对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我镇有丰富的山水森林资源,有独具特色的农业和生态产业,北面盛产干鲜杂果,南面产核桃,东面是大面积的樱桃园,西面是柿子及新发展起来的树莓。融入、积极参与我市‘邹东深吸吸’乡村游活动,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将会打造我镇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
香城镇东张沟村是红枣节的举办地,今年这个村的1500多亩枣林冲击了省精品采摘园的验收。目前,红枣文化节和老龙湾梨园春、狼舞山槐花季一起,成为“邹东深呼吸”香城生态游品牌。“赏田园风光,品民俗风味,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这是‘邹东深呼吸’香城生态游的具体阐释。我们将延深这一品牌的上下游链条,将生态乡村游打造成多赢的休闲文化产品。”镇党委书记孙颖介绍了香城镇实施生态旅游的一些做法,“我们将结合市里关于旅游的宣传营销策略,在香城创建10个示生态村,力求做到一村一品。”
以创建促规范,促提升,促发展。邹城市旅游局以创建工作为主线,围绕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精品采摘园、A级景区等创建工作及“农家乐经营示范户”授牌,派专人对接帮扶,规范服务管理,现康王岭蓝陵古城、凤凰山、五宝庵山、狼舞山已正式申报创建3A级旅游景区;8月22日,省旅游局对张庄、田黄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田黄杨峪村、香城尖山村和城前石门村创建旅游特色村,中心草莓基地创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张庄樱桃园、中心草莓基地、香城红枣林创建省精品采摘园,峄山邾国生态观光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了验收,并对邹城生态旅游的扎实开展、准确定位给予高度评价。
完善体系,配套服务谋求新发展
“一直以来,接待能力较弱、相关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牌、旅游道路等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是制约邹城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邹城生态旅游要突破,就得从配套服务、基础设施上率先突破。”邹城市旅游局局长刘嵩博说,针对影响生态乡村游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邹城正一一“把脉治疗”,力促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建设城乡旅游标识系统。邹城市旅游局组织相关人员先后赴泰安、曲阜、滕州等地学习考察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在周边规划布局了高速路、城乡道路、城区主干道上的景区(点)引导牌位置、数量及标识牌的规格,让游客能进得来,出得去,找得着,玩得开心。
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斥资910万元实施了凤凰山水土保持项目,累计拓宽硬化道路5600米,新建维修塘坝、桥涵150余座,配套完善游客中心、休闲广场、停车场、导游图、景点说明牌等设施,全面完成大佛至山顶896米登山步道。在城前镇康王岭流域规划新建了塘坝9座,高标准建设了2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桃园5631亩,按照旅游景点的标准,新修建道路11条9.1公里,新建3处观景平台,道路两侧栽植了法桐、樱花、碧桃等景观树,实现了一路一景。并启动了蓝陵古城重建工程,打造大型仿古街区,配套旅游服务功能。
规划建设乡村驿站。乡村驿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服务区,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山地自行车换乘中心、休息室、商店、简餐等。现已与新时代规划设计院签订乡村驿站设计合同,先期规划设计凤凰山、中心草莓园、田黄杨峪和五宝庵山的乡村驿站,将其打造成邹东乡村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邹东生态资源优越,乡土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如果乡村交通、餐饮、旅游厕所、休息点等基础服务设施能够完善,我们‘邹东深呼吸’乡村游一定能得到蓬勃发展。”大束镇镇长刘强满怀信心地说,“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我市对生态旅游的大力宣传规划,让我们对走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更有信心、有底气。”
邹城市对邹东生态游产品正逐步细分,力求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策划出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文化型乡村旅游、生态型乡村旅游等不同类型,避免同质化竞争;还积极引导农民把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经过投资改造,发展成为旅游用地或旅游设施,倍增生态旅游的活力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