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省旅游局AAA级景区验收组来汶上宝相寺验收AAA级景区创建工作。上午11时,省旅游局规划处蒋卫东处长、验收组成员泰安市旅游局规划科曲忠生一行在市旅游局副局长陈晓霞、市旅游局副调研员、规划科科长张兴春的陪同下,来汶上宝相寺验收AAA级景区创建工作。验收组在检查宝相寺景区现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厕所、停车场、礼佛大道建设现场等地,然后在联民大酒店听取了县委常委、副县长彭照辉关于汶上宝相寺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情况汇报,彭县长就汶上县总体概况、宝相寺景区创建3A级景区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作了汇报,省旅游局蒋卫东处长对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关于景区建设改造、景区标识牌规范、景区硬件设施上档升级、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景区外部环境整治、佛教文化氛围营造以及景区与周边佛教文化景区的联合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更深刻的要求,为下一步创建AAAA级景区工作指明了方向;曲科长从景区规划、游客中心建设、标识牌改善、旅游休息设施和景区进一步宣传扩大影响提出了进一点要求。最后彭县长表示这次验收工作,是对宝相寺景区上档升级的有力促进,下一步将以本次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促进景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打造佛教文化精品景区。
汶上文化积淀丰厚,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政绩卓著;唐宋时期,汶上即是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在此交相辉映,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美誉。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真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年,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也是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1994年3月15日,在修葺宝相寺塔时,于佛塔地宫内发现佛祖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佛教圣物141件,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佛教圣物出土后,每年农历3月15日前后都有佛光奇观显现,吸引了众多佛界人士和游客前来朝拜观光。
近年来,汶上宝相寺景区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大手笔推动景区建设,大力度开拓旅游市场,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市政府将汶上佛教旅游作为济宁“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支柱之一打造,目前已成为济宁市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特色旅游景区。县委、县政府立足汶上旅游工作实际确立了建设文化名县战略,大力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全力打造“中国佛都”旅游品牌。
汶上宝相寺景区是我县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文化景区,也是我县对外服务的窗口,此次AAA级旅游景区验收将是宝相寺景区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上档升级的一次重大考验,必将大大提高汶上宝相寺景区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