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80多岁,本该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在济宁市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81岁的胡秀梅却还要照顾两个病残儿,60年来不离不弃,她用母爱守护着两个儿子,用坚强和乐观扛起了一家所有生活的艰辛与苦难。
7月11日,在金乡县莎岭社区见到胡秀梅时,她远没有记者想象中的苍老,小庭院也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寒暄、握手、让座,老人家言语清晰,眉宇间还透着一种坚毅。
谈起两个儿子,老人家用母亲特有的那种温情指着正在大门旁洗凉拖鞋的男子:“这是老大,62岁了。”又撩起纱门,一男子正木然地坐在一矮板凳上:“这是老二,59岁了。”当我们随老人与他俩认识时,两人都似乎没看到我们一样,不言不语,不理不睬,试着与他们聊天、打招呼,他们也没任何反映。
老人讲起了她的艰辛:从小在姥娘家长大,17岁那年经人介绍与金乡东关的刘保军结为夫妻,19岁生下了大儿子刘守瑞,“那时,他很娇,一大家子他是第一个男孩,长得白胖,一岁半时,却得了大脑炎,高烧不退,当时没有大医院,在街上医院治了几次后,才算保住了命,但从此孩子的头脑、手脚就不太灵活了,俺这算很好的了,那时不知扔掉多少孩子!”说话间,老人的脸上仍有一种满足。
老二刘守福长到1岁半时,因没人看管,摔断了下颌骨,一年多后,孩子吃饭张不开嘴时才被发现,到济宁做了两次大手术,因当时缺少麻醉药,是用蒙汗药代替麻醉剂,手术后也落下了残疾。
两个残疾孩子都需要照顾,好在当时丈夫身体很好,又在合作社当社长,也算能正常生活,不幸的是,自己却又得了一种重病,手术后还要长年用药,病情刚得到控制,1969年,不幸又突然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她年仅38岁的丈夫突患脑溢血去世。重重打击几乎将胡秀梅砸倒,但她又坚守了下来,她说还要带着孩子们过下去,并盼望着两个儿子哪一天都能突然好起来。
胡大娘说,她的两个儿子都很听话,从小没与人打过架,也不骂人,老二更乖。于是,她就很耐心地教他们生火、做饭,带他们去田地里劳动,尽管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草、什么是庄稼苗,胡大娘还是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在一旁,即使把庄稼苗铲掉了,当娘的也从不怪罪,“现在,他们俩都会烧汤,老大还能会做菜呢。”胡大娘说起儿子们仍很满足。“你会做饭呀?多大了?”记者试着再次与老大交流时,他依然默默地在水盆里刷洗着自己的凉拖鞋,反复问了多次后,老大才抬起头来:“18”。屋内门旁的老二就抬起胳膊让记者看:“痱子”,并告诉记者自己也十八。一旁的胡大娘脸上却充满爱意:“他们都说自己十八啦。”
18岁代表着成熟,也许是每个人羡慕的年龄。62岁的刘守瑞和59岁的刘守福也都向往着自己十八了,胡大娘更是盼望着两个儿子能突然间好起来,成为两个成年的大小伙子,但她却依然像照顾幼儿一样,不离不弃地守护在他们身旁。
原来的东关村变成了莎岭社区,早不再种地的胡大娘也不再带着病残的儿子下地了,但她从不敢让儿子们出大门:“现在城市建设这么快,就怕儿子找不回来了。”即使到远在兖洲的女儿家住几天,她也一定把儿子安排给侄媳妇或邻居照看着。
虽然生活给了她太多不幸,但她却坚强乐观支撑着,不但不怨天尤人,心中还充满了感恩,“多亏了俺耀军,有什么难处,他都帮俺到镇里去申请!看,这是前年民政部门帮俺盖的房子,怕原来的土屋倒了砸了俺。”老人家所说的耀军叫周耀军,已在村里当了21年的村委会主任,又是邻居,胡大娘一家有什么困难他都跑在前边忙活,每到过年过节还带上慰问品来看看。金乡街道办事处不仅为胡大娘一家三口办理了低保,申办了残疾人证,又申请民政部门为老人翻盖了土坯房,过年过节都带上米面油和钱款来老人家走访看望,“现在真是赶上好社会了,每月都有钱,女儿也给点,俺吃喝不愁。”谈起两个儿子的将来,老人家也很乐观:“我还能再照顾他们几年?以后就由他妹妹来照顾。妹妹对俩个哥哥可好啦,每次来都为哥哥们买很多吃的、用的。”
60多年,照管儿子,不离不弃,不知需要怎样的爱心和耐心?2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更不知需要付出怎么的艰辛和承担怎样的痛苦?但在谈话间,老人家一直面带微笑。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胡大娘更是用她的行动诠释了这种伟大。60多年的坚守,2万多个日夜的企盼,为了俩个孩子,生活再难,她依然笑着面对,不仅在给儿子一种支撑,同时也用一种坚韧、向上的精神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