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曾子故里”、“石雕之乡”、“唢呐之乡”、“鲁锦之乡”,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嘉祥县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突出发展特色旅游,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开创了嘉祥县旅游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嘉祥县拥有宗圣曾子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雄踞海内外的武氏祠汉文化和全国所独有的吉祥文化,但其特定的客源市场和发展环境,使其既难以发挥与周边三孔、四孟等景区同质的儒家文化旅游优势,又很难在与泰山、梁山、峄山等景区相似的山岳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要做大做强嘉祥旅游业,就必须发展个性旅游,突出嘉祥旅游特色,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山东嘉祥、福建惠安、河北曲阳、浙江青田并称为我国四大石雕之乡,虽然这四个县市在石雕产业方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但至今还没有一家利用石雕做大个性旅游这篇文章。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借助资源优势,在石雕方面寻求突破,依托新理念、新思维,将石雕作为嘉祥旅游核心吸引物,由普通旅游转变为个性旅游,把嘉祥县城倾力打造成“石雕之城”,必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发展特色旅游要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城市是旅游的母体、旅游是城市的血液。离开了城市单纯发展旅游,旅游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旅游单纯进行城市建设,城市则失去了活力、品位和层次。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依据贝多芬、莫扎特、斯特劳斯等音乐名人打造出 “世界音乐之都”,成为世界旅游胜地。云南省丽江市依据丽江古城,在发展旅游上打造出了“古道木楼、流水小桥”个性鲜明的特色旅游,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之地。嘉祥县应借鉴特色旅游地成功的经验,在打造“石雕之城”这一旅游产品上精心策划、倾其全力,以“石雕之城”带动各景区旅游,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嘉祥打造“石雕之城”重在打造“标志”旅游和“五官”旅游。关键是在县域内营造石雕场景和氛围,凸显石雕艺术在旅游中的权重。凡进驻嘉祥城区的交通路口都安装石雕牌坊或者标志性的石雕作品,在城区街道路口、办公区、居民区、商业区、临街楼体、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均放置石雕,使游客足下踩踏的是细腻润滑、错落有致的天青石板路;手里触摸的是造型别致、生动活泼的艺术精品;眼中欣赏的是巧夺天工、璀璨夺目的雕刻佳品,鼻子嗅到的是沁人心脾、回味悠长的天青石的芬芳;心中品味的是底蕴厚重、多姿多彩的石雕文化。在宾馆和酒店的周边和房间内布置艺术典雅、一唱三叹的石雕艺术品,甚至可以将小巧玲珑的石雕纪念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游客,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石雕文化气息,感悟石雕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其次,嘉祥打造“石雕之城”要与“四乡文化”融为一体。城区在规划制作和安装石雕作品上要统筹安排,布局要符合规律,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感。除了打造花鸟鱼虫石雕外,更重要的是打造“四乡文化”石雕,体现出曾子文化、汉文化、吉祥文化、鲁锦文化。将雕刻技法反映在多个层面上,独立的石雕作品要以高浮雕、深浮雕、透雕为主,楼体墙面要以浅浮雕、线雕为主,天青石板路上要以板材为主。“四乡文化”的石雕作品要分区安装,让来嘉祥的游客逐区观看,延长在嘉祥的滞留时间,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六大要素发展。
第三,嘉祥打造石雕之城要实施“政策驱动战略”。近年来,嘉祥县委、县政府为打造“石雕之乡”的品牌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从2004至2008连续五年拿巨资举办石雕艺术节,创建国际石雕艺术大道和石雕文化艺术公园,加大力度发展石雕产业,今年10月28日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山东省十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对推动嘉祥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把嘉祥县城打造成石雕之城、发展个性旅游的道路还很远,还没有形成破题性的尝试。应出台相关政策,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挖掘民间资本,倾全县之力打造“石雕之城”。可以借鉴相关地区经验,在城区主要街道铺设好天青石板路;协调在嘉祥城区开发房产的企业家制作和安装一定规格、一定数量的石雕;开展石雕作品大比拼活动,鼓励石雕企业和业主捐赠石雕街,对居民区、办公区、商业区、公共场所和街道冠名;在临街办公的机关单位和企业统一安装石雕。
第四,嘉祥打造石雕之城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嘉祥县境内的天青石资源丰富,但储量有限,若不合理利用,则失去的山石资源会令后人望石兴叹。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结合旧城改造、新城扩建,推进“石雕之城”建设,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石雕文化艺术财富;同时要加大力度保护山石资源,实施适度开采政策和高附加值石雕产业政策,实现山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打造“石雕之城”的同时,成就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