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通讯员 马卫东)笔者在拍摄济宁市梁山县后集村毛泽东下榻处——马氏家祠时,不断有人告诉我说西边更有一个“很好看”的大门,很老啦,让我去拍一拍。
果然,那古朴经年的灰瓦(十道),暗红色斑驳的漆,几近腐朽的老木板房檐、门楣,那大块的长砖及花砖上谷老又生动的麒麟,那雕刻一圈花纹的圆拱砖门,那庄严俊秀的“富贵春”(字明显还是原始的笔迹,不曾变化、拓印)的牌匾,那老气横秋、更当精干的黑色高大大门,等等,一切都透着无限的古老、沧桑、文化的沉淀窖香。特别是门上首内、外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麒麟、瑞兽等动物画像砖,大气地伸出门墙外,很壮阔、很优美,大门虽不大,但格式古味浓厚、全面,一切格致都是有板有眼、有讲有究,十分耐看,观之如享文化盛宴、中国历史美酒大餐,让人爱不释手,后集村人们能够保留下来,真是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慧人眼目啊,不过,可惜的是,不远处的马氏家祠因为有毛主席的光临,已经被申请为市级、县级文物,这里却没有被重视,一些电线在房檐上钉着、横拉,大煞风景。真希望上级文物部门也把此处尽快批准为文物,以更好地保护后集村民业已保护很久的优美文物古迹。
据实地观察了解,这个本来应是一个院子的大门内已经没有多少古屋,几乎只剩这个大门了,——则尤为宝贵,只有里近东侧有一处古老似与大门同时代的老土房子,墙土斑驳不平,仍犹存古代建筑的牢固特色,西山墙上方的花砖对起的花窗,呈四瓣花朵图样,特别显眼,非常好看。从内往外看大门,与外面看几乎一样的格局,简直是神了,这是古代建筑巧匠们故意的设计吧!从内向外出、从外向里进都是一样的大门,迷不了路啊!美啊!从大门下看,门洞长宽3米×2米的样子,但是,很高,尖顶屋基下都是整齐有加的椽子加长砖,即民间说的“砖登顶”,看样子这个方法很古时就有啊。这宅子至少也是明清时期的啦。与对过后集村村委会红砖大楼对比,显得特别有韵致。可想见,这所院子和大门应该是和毛泽东当年来梁山时的马氏家祠同时存在——其实就是一条街,说不定毛主席老人家还很有兴味地驻足了很久观赏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