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借跨越发展和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在已获得“山东省十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雕塑学会石雕艺术创作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鲁西南鼓吹乐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唢呐吹打乐《村姑的喜悦》获最高奖金奖的基础上,以彰显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使古老祥城焕发了生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为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嘉祥县委、县政府在《嘉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嘉祥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确立了以“曾子文化、石雕、唢呐、鲁锦”为文化品牌的“四乡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石雕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子,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了“嘉祥石雕”、“中国鲁锦”等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形成了以石雕、鲁锦等特色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
今年,嘉祥县将文化载体建设工作纳入了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了促升文化大发展的“五大工程”:即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社会文化活动繁荣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文化市场规范管理工程。先后投入60余万元建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嘉祥支中心及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完成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农村公益电影已放映5000多场次,农家书屋建设130余处,送文化、送戏下乡活动将200多场免费节目送到田间地头;积极开展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专项综合治理活动。
嘉祥县通过组织专家组科学论证、筛选,公布了49项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为有效保护山东梆子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该县成立了山东梆子研究会,举办了首届全国山东梆子戏友联谊会和名家名段演唱会、山东梆子艺术研讨会,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继2006年鲁西南鼓吹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8年,嘉祥石雕、鲁锦织造技艺、山东梆子、麒麟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名列前茅。
为做大做强石雕业,1999年在县内建立了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2000年建成投产,占地350多亩,入园企业8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值1.6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在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下,全县石雕专业村已发展到16个,大小石雕企业146家,产品达上千个品种,从业人员2.6万人。从2004年起,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使嘉祥石雕产销量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嘉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9年成立了嘉祥县鲁锦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了京鲁益久织造有限公司(中日合资);2003年成立了华棉鲁锦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了瑞纺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县内规模以上的鲁锦生产企业15家,开发有1500多个品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馈赠、装饰、旅游等许多领域,远销亚欧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50多万美元。鲁锦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