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石荣膺“中华文化第一石”
尼山石因产于孔子出生地——济宁曲阜城东南的“尼山”而得名。它是黄河泥沙积累在此地,经过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和地壳运动自然形成,石质精腻,扶之如凝脂而生润,并且以色彩丰富而著称,大多以柔和的古绢赫黄、绛红为基色,再加以墨黑、红等色彩点缀,形成或工笔、或写意、或版画、或油画的效果,经打磨、抛光以后,石上显现出一幅幅逼真的山川、河流、花鸟、植物等形象,尤以松针居多,山川河流次之,梅花较为罕见,画面形神兼备,虚实相间,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呼之欲出,使人遐想联翩,拍手叫绝。
因尼山是圣人诞生地的缘故,尼山石也被人们赋予了深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雕刻艺人用此石制作砚台、印材、观赏石、文玩把件等艺术品,深受中外书画艺术家和收藏家所青睐。
曲阜三宝艺术馆·尼山砚
尼山砚,又名尼山孔子砚、圣石尼山砚,中国名砚之一,因其石料取材于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而得名,与楷木雕刻、曲阜碑帖、一起并称为“曲阜三宝”。宋代文人李之彦所著《砚谱》中记载:“鲁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甚古朴,孔子平生时物也”,在该《砚谱》中称其为孔子砚,据此推断尼山孔子砚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兖州史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尼山砚开始被列为孔府敬献皇宫的贡品。”清乾隆年间《曲阜县志》载:“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细腻,扶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得之不易。”
历史记载,尼山砚石产于尼山孔庙北的砚台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很难找到砚石,并且1949年以前一直被孔府所控制,产品很少,70年代中后期,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与曲阜市工艺美术厂通力协作,在鲁砚专家石可先生的指导下,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了新坑,使尼山孔子砚得以恢复加工生产。近年来,曲阜三宝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又发掘出带有梅花、桃花、红丝等纹理图案的新品种,使尼山砚更加丰姿多彩,深受中外书画艺术家和收藏家所青睐,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砚”。
位于富良商城的曲阜三宝艺术馆雕刻的尼山砚,选用真正的尼山砚石,在设计制作上继承鲁砚“巧夺天工,简朴大方”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粗中有细,运用自然,加以点缀,以求意境的独特艺术风格,加之铭文多选于《论语》箴言,互为辉映,颇为典雅。
曲阜三宝艺术馆·尼山观赏奇石
尼山石经打磨抛光后,大多呈现出或工笔、或写意、或油画风格的山水田园、千姿百态的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天然画面,浑然天成的意境,正是中国画追求的意境,是人工不能表现出的效果,放置案头或手中把玩真有一种山川河流密林尽收的感觉。
曲阜三宝艺术馆·尼山石手把件
曲阜三宝艺术馆精选尼山石料,雕刻而成的佛手、葫芦、如意等手玩把件,造型优美生动、做工精良,加之被人们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邃的孔子文化内涵,更是受到中外书画艺术家和收藏家所青睐。因现在尼山石料极不易得,用此石雕刻而成的作品更加珍贵难得。
曲阜三宝艺术馆·尼山石章料
由于尼山石具备了印石应有的细、腻、温、润等基本品质,用于制作印石章料,易于受刀,行刀挺、爽,不失刀口,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其丰富多彩的天然花纹,如山水、松针、竹叶、梅花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十分罕见,实为章料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