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湖呀!”
我终于来到“水浒”——梁山泊的岸边。
从山上看似平静的湖面,走近它的身边,才发现波涌浪翻,“哗哗哗”拍打着腊山山跟,那巨大的青石被千年不歇的波浪拍打出光滑清晰的纹路,一层层或凸或凹,煞是好看。
我们从渔民手里租了一只小榴子,我急忙从水面上突出的石块上,蹦跳进船舱里,小船立时像失去了平衡,使劲地东摇西晃起来,我心情紧张地连说“对不起”,慌忙蹲下身,再也不敢活动了。“开船喽——”长长的竹篙顶住水中的一块石头,渔民老张吆喝一声,小船像箭似地向湖里射去。
离岸远了,也许我没有在真正的湖里坐过船,所以对这种摇摇晃晃的感觉很不适应,我双手紧紧抓住船帮,屁股坐得牢牢地。老张笑眯眯地挥舞着又粗又长的竹篙很轻便地左点右拨,喧腾的波浪向小船涌来,“咣当咣当”地拍打着船帮。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太阳发出强烈的光芒,使辽阔的湖面像嵌了金镀了银,在翠绿和碧蓝间跳跃闪烁。
我趴在船头仔细审视这片大湖,它状如一只硕大无比的宝葫芦,小头朝北,大头朝南,我们正航行在宝葫芦上下贯通的颈部。
北宋以后,梁山泊水面逐渐减少,后来梁山泊的余波被分为安民湖和南旺湖。由于安民湖在东平境内,解放后被更名为东平湖水库。东平湖坐落在黄河由宽河道进入窄河道的上首,黄河洪水暴涨时,洪水自动流入湖内;河水下降后,湖中的洪水又自动退回黄河。水库分为一级库区和二级库区,东平湖面积627平方公里,围湖长堤105公里,我们现在行船的湖面就是常年积水的老东平湖,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是山东第二大湖。
湖面上到处都是捕鱼的箔子、卡子和钓钩。老张介绍说,箔子是按照鱼儿的回游规律,用苇箔摆出的“迷魂阵”,鱼儿只要接近它,就会乖乖地自投罗网。
因为东平湖与黄河相通,许多河鱼甚至海鱼都到东平湖里安家落户。阮兆新说,很有名气的黄河鲤鱼就出产在东平湖里;还有一种叫毛刀鱼的海鱼也是东平湖的特产。毛刀鱼每年七月溯黄河而上,到东平湖产卵,八月份小毛刀鱼开始顺流向海中回游,有“七上八下”之说。
小船已驶进了荷花丛中,碧绿油亮的荷叶一望无际,有的在水中飘摇浮动,有的亭亭玉立像撑一把绿伞,更有盛开的荷花,红的艳丽,白的素雅;粉红色的花蕾,虽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却是那样耀眼,给游人凭添了许多诗意。
老张有些惋惜地说:“你们来的早点啦,如果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来,那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呐。”他接着又赞叹道,“荷真是个宝物,你看它,夏天荷花可以供人观赏,秋天荷花败了又结出莲子,荷叶可以包食物,比塑料袋又卫生又不污染环境,到了冬天它的根又变成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藕。不需人工种植,第二年春天,又生出绿油油的荷叶,而且面积一年比一年大。”
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叶丛,自然留出窄窄的航道,就像田间的田梗。在碧绿之间,深蓝色的湖水里不断有浮出水面喘气的鱼儿,见我们的小船驶来,急忙潜入水底,或躲进荷叶下面;瞪眼鼓肚的青蛙,敏捷地从这片叶上跳到另一片叶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动了,伸手抓住一片荷叶想把它拽下来,可用了好大的劲才撕下半边叶子。老张冲我笑笑,一手撑船,一手抓住一片荷叶的茎干,“啪”的一声脆响,一张大大的荷叶便拽了下来。
船儿驶出荷花丛,眼前出现了一片我从没见过的水生植物,两瓣互生的叶儿,叶腋下开出淡红色的单瓣小花,小巧玲珑,特别逗人喜爱。原来这就是菱角。
小船穿过大面积的菱角田,水面上又飘荡着许多带褶皱的盾形叶片,靛青的刺茎擎着紫色的花朵,这是名贵中药材“芡实”,当地人叫着鸡头米。东平湖里的鸡头米都是暗红色的,据说,这和宋江的妻子有关。传说宋江的妻子张金莲在大安山上喂了许多鸡,后来,张金莲被官兵杀死后,整个大安山都沉进湖里,她喂的那些鸡掉进湖里后变成了鸡斗米,为啥是暗红色的呢?那是张金莲的鲜血染红的……
我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同梁山英雄有关,由此可见梁山英雄们的事迹是多么的深入民心啊!
船儿靠近湖岸了,一簇簇管状的茎儿挺拔直立,褐色的花穗随波摇摆,这又是什么植物呢?这是荸荠。
嗬,东平湖真是山美水秀,物产丰饶呀。难怪阮小七要唱“打渔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