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2年,山东成功申办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明年4月,有中国出版界“奥林匹克”之誉的全国书博会来到山东,正是看中了齐鲁大地具有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
早在1997年,我省就曾申办过第十届全国书市(2006年全国书市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此后又申办过多次。历经12年,终于让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明年落户山东。申办成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山东具备的诸多优势。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成功申办书博会提供了重要保证。从第一次申办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亲自部署安排申办工作,成立申办专门机构,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举办过全国书博会的省区市进行学习和考察,借鉴成功经验,立足山东实际提出筹备设想。
山东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具备了举办全国书博会的良好文化氛围。山东是孔孟之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山东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中国政府出版奖的评奖中取得优异成绩。“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总数居全国前列,齐鲁文化在全国和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山东新闻出版业不断壮大,具备了举办全国书博会的良好行业条件。山东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新闻出版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去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完成销售收入447亿元,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这些都为举办全国书博会提供了很好的行业支持。
优越的基础条件,也为举办全国书博会提供了齐备的基本条件。山东省是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二位。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条件良好,陆、海、空交通四通八达,通讯基础设施完善。济南拥有星级宾馆82家,具备了接待大型活动的能力,完全有能力为全国书博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特别是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可设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功能齐全、服务配套、设备先进。近几年来,全省会展业也快速发展。济南市先后承办了信息技术创新国际论坛暨博览会、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会展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具有举办会展活动的丰富经验。
正因为这些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山东有信心把本届全国书博会办成“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效益良好”的文化盛会,大力营造“齐鲁文脉,华夏书香”的浓厚氛围,为促进全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贡献。
“齐鲁文脉、华夏书香”内涵
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组委会提出,本届书博会要大力营造“齐鲁文脉,华夏书香”的氛围,为促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组委会副秘书长、综合部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卢得志阐释说,“齐鲁文脉,华夏书香”作为本届全国书博会的主题语之一,主要表达了两层含义。
山东是文圣孔子的故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发祥地,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恰逢新中国60年华诞,这届书博会所展示的不仅是各地一个年度的出版产品,而且是对建国60年来神州华夏优秀出版物的一次全面检阅。“齐鲁文脉,华夏书香”这句话传达的基本信息就是:本届书博会是在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齐鲁大地举办的、集中展示新中国60年来全国优秀出版成果的文化盛会。
这句话还表达了现代出版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现代出版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现代出版业又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提供了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出版业正是在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的过程中,让书香飘洒华夏大地,让现代出版业走向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