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飘摇寒雪不言孝
在《论语》中,有多处关于孔子对“孝”的解释。从《为正篇》中孟懿子问孝,到孟武伯问孝,再到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等。由此可见,孝之一事古往今来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闽子后母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种近乎于愚的孝。闵损,字子骞,在孔门弟子中为“四科”中“德行”之一,素以德行卓著,与颜回并称。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闵子骞就是一个以“孝弟”著称于世的人。
他小的时候,妈妈死掉了,爸爸又娶了一个。后妈对他很不好,冬天,她给自己的儿子用棉花套了厚厚的寒衣,给闵子骞做的,却是用芦花做的寒衣,看着挺厚,实际上冻死个人。有一天,一家四口出门,闵子骞赶车,因为实在太冷了,手拿不住鞭子,使之掉在了地上,父亲看他这么不经冻,对他狠狠的训斥起来,还拿着马鞭打了他一下,没想到,一下子把闵子骞的衣服给打破了,从里面跑出来了很多的芦花。他爸爸一看立马就明白了,立刻转回头怒斥闵子骞的后妈,还要把她赶出家门。但闵子骞立刻上前为后妈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要求他爸别赶后妈走。他老爸被儿子的孝行感动,便饶恕了他的后妈。他的后妈也是深受感动,从此后改恶从善,对几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了。这幅图像在武梁石室第一石第三层及前石室第七石第一层均有刻。
图为济宁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之孝子闵子骞单衣顺母故事
传说中,董永是因孝而得妻
西汉时的千乘(今山东博兴)人董永是个孝子,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一手将他抚养成人。为了赡养老父,他一直努力的工作。后来,父亲死去。他为了给父亲买棺材、下葬,将自己以一万钱之数卖给了财主,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后,他便去财主家干活了,路上遇见个妙龄女子,非要嫁给他当老婆。董永觉得自己又穷,又没人身自由,带着个媳妇儿实在不方便,也对不起人家女孩子。但女子非要跟他,还愿意和他一起受苦。他挺感动,便和女子结婚了。
婚后,他和妻子一块儿到了财主家里。那财主见买了一个来了一对,倒是挺高兴,便问他妻子都会干啥。他妻子说自己会织绢,财主想把这个长工多留几年,又不用给工钱,便说:“你们啥时候能织出一千匹绢来,我就放你们两口子回家。”
董永没敢应,倒是他妻子答应下来了。董永心里很不爽,便埋怨妻子说:“照这样我们啥时候能撤啊?”他妻子却成竹在胸。没10天,千匹绢就被织出来了,那财主倒也不贪,放了他们,两人离开了财主家里,到了当初相识之处,他妻子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董永孝心感动才来到人间帮助他,现在已经将他救出来了,就可以走了。说完转身就没影了。
人们只知道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却不知,这个传说的原型是因董永的孝弟而来,更鲜有人知所谓七仙女下凡的故事是后人添缀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