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4月16日、18日和19日,济宁市进行了第一季度科学发展工业观摩活动,对12个县市区和济宁高新区“大项目突破年”实施以来139个落地建设的大项目进行了集中观摩,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5至10亿元项目35个、1至5亿元项目59个。活动结束后,观摩评比结果在市新闻媒体进行了公布。
对工业项目进行逐季观摩是今年济宁市推进大项目建设的一项新举措。近年来,济宁市各级高度重视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硬、办法越来越多,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建项目相继落地或建成。2012年,全市在建项目2951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2342个,比上年增加352个。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09.7亿元、增长22.3%。大项目,日益成为济宁市跨越崛起的主引擎。
大项目对一个地方快速壮大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提速推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资本转移步伐加快,特别是京沪高铁开通运行后,处于长三角和京津唐两大经济区黄金分割点上的济宁,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吸纳集聚各类要素的空间更加广阔,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更加便利。立足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济宁发展实际,2011年以来,济宁市围绕“全省当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济宁跨越崛起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手抓大项目招引、一手抓大项目推进,持续掀起了招引大项目、建设大项目的热潮。
项目的谋划和储备是争取大项目、引进大项目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让更多的大项目落户济宁,济宁市精心搞好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对已规划的项目,着力抓好项目对接、项目洽谈和项目引进,努力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受益;按照工业强市的要求,根据济宁市产业发展优势特点和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加快编制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九大重点产业招商方案,重点策划包装了一批工业和服务业等大项目向外推介,努力使主导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市场变化,及时对项目库进行调整、完善和更新,确保重大项目储备不断档。同时,建立跨部门、跨县市区的重大项目谋划机制,做好项目谋划的基础性工作,吸引更多的外商把投资的目光转向济宁。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济宁市(北京)央企对接恳谈会上,济宁市向与会的52家央企推介了一批重点招商合作项目,达成重点合作大项目49个,目前,其中4个项目已落地建设、12个项目已签订合同协议、24个项目正积极对接洽谈中、9个项目已初步对接。
招商引资是聚集大项目、助推一个地方发展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近年来,济宁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立足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等方面的优势,在全方位优化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与客商共同的“兴奋点”和“共振点”,坚持用战略眼光、长远眼光看问题,舍得用优质资产、优势品牌与外商外资合作。为更好地发挥大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济宁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招大”,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及民营巨头合资合作,力争突破一批投资过10亿、50亿、上百亿的大项目;注重“引强”,选择有较强投资实力、与济宁市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衔接配套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注重“选优”,注重项目质量,综合考虑引进项目的税收贡献、科技含量、投资强度、生态环保等因素,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综合效益。同时,学习兖矿集团、山推股份、如意科技集团、太阳纸业、华勤集团、润峰集团的成功经验,集中突破企业招商,加大以商招商力度,抓好落户项目的延伸招商,形成了“一点突破、多点对接”、“引来一个、带动一串”的倍增效应。建立完善一个市级领导牵头、一套工作班子、一支招商队伍的“三个一”招商工作机制,搞好大项目对接和招商引资工作。2012年,济宁市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引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到位市外国内资金671亿元、增长42%。
为推动大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效,确保“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取得实效,济宁市进一步健全了大项目推进机制,成立了“大项目突破年”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大项目建设的指挥调度、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并明确了项目内容、包保领导、责任部门和年度任务目标。2012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等市级领导同志对总投资1075亿元的7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包保,他们亲自抓部署、抓推进、抓督导、抓存在问题的解决,确保了项目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坚持每季度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以持续不断的重大项目奠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2012年,全市分四批集中开工了448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2304亿元,单体投资规模5.1亿元。在今年2月28日举行的济宁市2013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全市又有12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705.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84.9亿元,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达5.7亿元。按照分线作战的要求,今年确立了“大项目突破年”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作线、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工作线、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线、招商引资暨对接央企工作线等,着力抓好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严格实行大项目建设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定期调度、点评各指挥部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组织集中观摩、集中开工等活动,检验各县市区、各指挥部的工作实绩。对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在去年半年一观摩、年终总考核的基础上,今年分工业、城建分别进行观摩和考核,进一步调动和提升各级重视大项目、招引大项目、建设大项目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加快了大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2012年,全市6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2.8%;74个市级领导包保项目完成投资335.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3%;226个集中调度项目完成投资819.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6%;448个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45.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2.4%。华勤集团年产10万吨钢丝帘线、康得新预涂膜基材生产基地、润峰集团锂离子电池、中联化学50万吨盐化工一体化等38个续建大项目部分建成投产,娃哈哈灌装饮料、北京汇源集团甘薯深加工、杰威迅LED晶片等35个新建大项目实现试生产。今年一季度,103个市级领导包保项目完成投资81.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3.6%;245个大项目突破年集中调度项目完成投资213.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5.6%;全市第一批集中开工的125个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68.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4%。各县市区又储备了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正在积极办理前期手续、准备开工建设。大项目建设形成了“竣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随着对大项目重要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一个重视大项目、谋划大项目、建设大项目、服务大项目的热潮正在济宁市持续兴起,大项目经济发展主引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市“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83家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1%,75家高成长性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1.5%。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0.1亿元、增长16.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大项目,让济宁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