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今年4月22日,在济宁市汶上县宝相寺景区寺前广场,2013年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正式开幕。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一批批海内外学究、香客慕名来到古城中都,感验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魅力。
本届太子灵踪文化节于4月21日-27日举行,是济宁市汶上县精心打造的第十届文化节。多年来,济宁市汶上县整合佛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坚持在一个旅游棋盘下棋,打造以宝相寺景区为“龙头”,南有南旺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北有莲花湖湿地和大汶河度假区,以泉河、小汶河景观带为廊道的“三区一带”旅游发展格局。“把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无限的旅游产业发展上来,力争到2016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汶上县县长孙琪表示。
佛文化为旅游打开一扇窗
时间回溯到1994年,汶上县文物部门在修葺宝相寺太子灵踪塔时,偶然发现了地宫,并从地宫里出土了141件佛教圣物。这次备受瞩目的发现,为汶上佛文化旅游打开了一扇窗。从那时开始,汶上县开始以大宝相寺为核心,着力打造佛文化景区。
为使佛教文化转化为旅游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汶上县自2004年以来,开始举办以“弘扬佛教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今年第十届文化节将以宝相寺景区、莲花湖湿地自然景观为活动主场地,突出活动广泛性、群众性、互动性,彰显佛教文化特色,亲近自然山水,感悟风土民情。期间,将举办佛文化法会、佛学讲坛等系列文化活动。
厚重的佛教文化积淀,彰显了汶上这座古城无可比拟的文化旅游资源。太子灵踪文化节作为学术研讨、市场推介、经贸洽谈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业已成为推介汶上的强力平台。而集中展示汶上独特佛教文化魅力的宝相宫已完成主体建设,年内建成开放后,将成为汶上佛教文化旅游的点睛之笔;宝相寺东片区仿古商业街区正加紧开发建设,景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佛文化旅游已经给汶上带来了果实。继2009年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之后,汶上又连续两年荣获“山东县域旅游十强”称号,宝相寺景区已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省十佳旅游景区”。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节。
水文化促旅游惊艳蝶变
有着“运河都江堰”美称的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全线海拔最高点,被称为“水脊”,是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工程。
借助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的机遇,汶上县加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度。集考古研究、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南旺枢纽博物馆布展工作已全面启动,汶上将力争把其打造成大运河申遗的新亮点。南旺枢纽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通过沙盘、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融合运河历史文化,以开放式的格局,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展示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以及南旺枢纽工程的科技含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做活水文章,汶上加快莲花湖湿地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引领汶上旅游从单一的观光礼佛向休闲度假并重转变。莲花湖湿地以湿地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展示体验湿地文化为特色,集观光旅游、互动参与、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湿地园林。今年文化节期间,汶上在莲花湖湿地举办以“游景区、赏民俗、看表演、品美食”的欢聚七天乐活动,充分展示汶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俗风情。
莲花湖湿地填补了汶上休闲度假旅游的空白,起到了拉长汶上旅游线路、带动汶上旅游产业的目的,展现了汶上“花园水城”的独特魅力。
民俗文化彰显城市魅力
“文化旅游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孙琪坦言,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抢抓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除了深度开发汶上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外,用旅游承载民俗文化、彰显汶上魅力,对壮大汶上旅游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保持和传承文化的独有性,汶上着力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中都民俗馆、杨店民俗馆等系列群众性教育展馆成为最好的载体。其中,位于莲花湖湿地的中都民俗馆收集展示实物展品5000余件,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文字述说、场景再现、多媒体演示等形式, 全面展现了鲁西南一带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为汶上文化旅游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情。自去年向游客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而随着今年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拉开帷幕,一场精心准备的民俗文化大餐也将于4月21日-4月27日精彩上演。今年的太子灵踪文化节深挖民间传统文化,主打“民俗牌”,将推出中式婚礼展演、盛世莲花广场专场演出、全民大闯关、非物质文化展演等极富地方特色的活动。
在一个棋盘下棋让汶上旅游逐步实现了从品牌旅游到品质旅游的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向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转变。一座充满激情、活力和灵性的文化魅力之都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