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阳春三月,走在济宁北湖新区,随处看到,宽敞的区内干道、林立的高搂广厦、洁净的社区街巷、秀美的湖边小径与绽放的玉兰、吐艳的桃李、生翠的水杉、含烟的杨柳、萌发的草坪共同合成了这座现代化生态新区的春之歌。
建设一座崭新的城市固然不易,而管好一座城市责任更为重大。区领导班子从新区发展的长远考虑,一手抓项目,加快新城建设发展,一手抓管理提升新城档次水平,从强化区内环境卫生破题,开辟了城市提档进位的第二条战线。
蓝制服白衬衫替代了黄马甲小三轮
在北湖新区的街巷,你会发现,这里见不到的身着桔黄马甲,脚蹬小三轮,手持大扫帚,舞得尘埃飞扬的保洁工,取而代之的是身着标准制服,内衬雪白衬衫,腰挂“城管通”,驾驶电动保洁车的环卫员。刚上任不久的区环卫处长王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区里才公开招聘的环卫人员,里边还有不少本科生呢。”原来的北湖保洁队伍大都是附近村居的老人妇女,年龄最大的有七十了,这些人文化低,身体素质不一,工作效率不高,有的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搞好环境卫生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员队伍。
区里下决心公开选拔高素质管理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市容环卫管理人员。通过层层选拔,52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人组建成新的环卫队伍,上岗前,区相关部门专门精心组织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培训,进行了一周的军训,实行了严格的早点名,列队上岗,班中巡视,班后讲评制度。在员工努力工作的背后,丰富的娱乐文化生活与舒适的住宿、饮食、洗衣等生活条件是市容管理处另一个科学化、现代化的体现。青春勃发的人员队伍,整洁统一的制服着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北湖环卫队伍成了新区中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了大扫帚铁撮子
在区环卫处的停车场上,笔者看到整齐划一停放着一排排“大家伙”、这便是区环卫处刚刚添置的环卫重型装备。长期以来,扫帚、铁撮、三轮车是人们印象中环卫工人手里的工具。这些工具不仅与新区的发展不相适应,落后工具造成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差和尘埃飞扬的二次污染还会给人们健康带来损害。现代化新区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环卫装备,就是其它方面紧一紧也要拿出这笔钱。在新区建设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区管委会一班人痛下决心,一次性拿出3000万元资金购买现代化的环卫装备,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机械化系列装备,实现了新区环境的现代化清扫与管理。据区环卫处的同志介绍,这些装备实现了垃圾从洒水清扫到压缩运输的全过程自动化无公害封闭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杜绝二次污染,节省大量人工,提高保洁质量。过去我们每天需要500人左右的清扫队伍,现在有100人就足够了。
数字化网格化替代了跑着喊事后管
早晨5点,笔者跟随着区环卫处清扫一队的工人们一起上岗,当一回环卫工人。市容管理处所有人员都统一配备了这种拥有GPS卫星定位、城管通与集成调度对讲、视频功能的通讯设备,在有突发事件和普通事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拍照入档,上报并根据图片与声音描述,对事件现场进行多边支援,通过高压喷水车、洗扫车、摆臂式垃圾车与单兵作战车的全方位支持,快速将突发或普通事件迅速解决、存档,然后督查队对现场进行勘察、检测,效果良好后,事件结束。200部“城管通”执法终端,实现问题上传、任务派遣、处理对比、集群调度等数字化功能;2台“综合执法移动警务室”,形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移动平台,实现城市管理领域资源共享;先进的通讯工具与集群调度功能,实现了市容管理工作的条块化与网络化、数字化的高度结合。
为了真正做到管理的精细化,北湖新区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四包”、“六定”、“两全”的网格化执法体系。通过建立了四级监管、三级考评管理体系,发挥每个执法网格节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点、线、面的结合并递次延伸。各中队、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工作手册与完善的奖罚制度,保证了市容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职责的不断提高。积极努力的工作精神成为正能量,在市容管理处各部门中循环往复,更显活力。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城市环境优化变革的春之歌让魅力北湖在融融暖意中展开理想的双翼,放飞在蓝天碧水。
建设一座崭新的城市固然不易,而管好一座城市责任更为重大。区领导班子从新区发展的长远考虑,一手抓项目,加快新城建设发展,一手抓管理提升新城档次水平,从强化区内环境卫生破题,开辟了城市提档进位的第二条战线。
蓝制服白衬衫替代了黄马甲小三轮
在北湖新区的街巷,你会发现,这里见不到的身着桔黄马甲,脚蹬小三轮,手持大扫帚,舞得尘埃飞扬的保洁工,取而代之的是身着标准制服,内衬雪白衬衫,腰挂“城管通”,驾驶电动保洁车的环卫员。刚上任不久的区环卫处长王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区里才公开招聘的环卫人员,里边还有不少本科生呢。”原来的北湖保洁队伍大都是附近村居的老人妇女,年龄最大的有七十了,这些人文化低,身体素质不一,工作效率不高,有的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搞好环境卫生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员队伍。
区里下决心公开选拔高素质管理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市容环卫管理人员。通过层层选拔,52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人组建成新的环卫队伍,上岗前,区相关部门专门精心组织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培训,进行了一周的军训,实行了严格的早点名,列队上岗,班中巡视,班后讲评制度。在员工努力工作的背后,丰富的娱乐文化生活与舒适的住宿、饮食、洗衣等生活条件是市容管理处另一个科学化、现代化的体现。青春勃发的人员队伍,整洁统一的制服着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北湖环卫队伍成了新区中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了大扫帚铁撮子
在区环卫处的停车场上,笔者看到整齐划一停放着一排排“大家伙”、这便是区环卫处刚刚添置的环卫重型装备。长期以来,扫帚、铁撮、三轮车是人们印象中环卫工人手里的工具。这些工具不仅与新区的发展不相适应,落后工具造成的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差和尘埃飞扬的二次污染还会给人们健康带来损害。现代化新区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环卫装备,就是其它方面紧一紧也要拿出这笔钱。在新区建设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区管委会一班人痛下决心,一次性拿出3000万元资金购买现代化的环卫装备,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机械化系列装备,实现了新区环境的现代化清扫与管理。据区环卫处的同志介绍,这些装备实现了垃圾从洒水清扫到压缩运输的全过程自动化无公害封闭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杜绝二次污染,节省大量人工,提高保洁质量。过去我们每天需要500人左右的清扫队伍,现在有100人就足够了。
数字化网格化替代了跑着喊事后管
早晨5点,笔者跟随着区环卫处清扫一队的工人们一起上岗,当一回环卫工人。市容管理处所有人员都统一配备了这种拥有GPS卫星定位、城管通与集成调度对讲、视频功能的通讯设备,在有突发事件和普通事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拍照入档,上报并根据图片与声音描述,对事件现场进行多边支援,通过高压喷水车、洗扫车、摆臂式垃圾车与单兵作战车的全方位支持,快速将突发或普通事件迅速解决、存档,然后督查队对现场进行勘察、检测,效果良好后,事件结束。200部“城管通”执法终端,实现问题上传、任务派遣、处理对比、集群调度等数字化功能;2台“综合执法移动警务室”,形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移动平台,实现城市管理领域资源共享;先进的通讯工具与集群调度功能,实现了市容管理工作的条块化与网络化、数字化的高度结合。
为了真正做到管理的精细化,北湖新区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四包”、“六定”、“两全”的网格化执法体系。通过建立了四级监管、三级考评管理体系,发挥每个执法网格节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点、线、面的结合并递次延伸。各中队、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工作手册与完善的奖罚制度,保证了市容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职责的不断提高。积极努力的工作精神成为正能量,在市容管理处各部门中循环往复,更显活力。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城市环境优化变革的春之歌让魅力北湖在融融暖意中展开理想的双翼,放飞在蓝天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