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争创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济宁市委、市政府决定,统筹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五城同创”活动)。活动得到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大家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创城活动中去,一个以创促建、以创促改、以创促管的热潮正在孔孟之乡的广阔大地上持续兴起。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发展定位,全面展开了新一轮发展布局,重点突破的工业、城市、县域、文化、生态和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市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日益呈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开展“五城同创”,这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实施“五城同创”,并不仅仅是创城,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十分重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既是一个快速的发展,又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五城同创”就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工作目标、一个重要载体、一个现实抓手。由于“五城同创”创的都是“国字号”牌子,要求的创建指标不仅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文明程度和生态环保等方方面面,而且每项指标都是国家级的高标准、高要求,如果达到了这些指标要求,我市的整个发展水平就会跃上一个大的台阶,因此,“五城同创”对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引领作用显而易见。由于开展的每一项创城活动都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活,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创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大多是群众关注度高、反映集中、需要下气力解决的问题,因而,“五城同创”是不折不扣的惠民利民之举、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不言自明。同时,开展“五城同创”所打造的每一张“国字号”城市名片都是一块“金字”招牌,代表的是城市形象,彰显的是城市品质,展示的是城市魅力,更是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区域竞争力。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通过增创优势、培育特色,对内增强自豪感、提振精气神,对外提升美誉度,济宁的美誉度和吸引力、竞争力必将到巨大的提升。“五城同创”对于我市而言,意味着一项新的硬任务摆在了面前。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与现阶段城市化的要求相比,与“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发展定位相比,我市在城市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善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方面,在126项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有37项达不到A类,还有12项为C类;在74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中,有15项达不到A类。同时,每一项创城工作都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不仅仅是省内的城市,放眼全国竞争更激烈、压力更大。“五城同创”,我市也有较好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市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可以拿出更多的物力、财力投入社会事业,为创城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我市创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还创成了省级文明城市,为下步创城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五城同创”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解决的是老百姓的问题,顺民心、合民意,群众自然十分拥护和支持。近年来持续深入的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标准、素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干部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好队伍。这些有利因素,为确保夺取“五城同创”工作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五城同创”活动中,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五年内梯次实现“五城同创”的目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2013年通过省爱卫委对我市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争取2014年跨入提名资格城市,2017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底通过全国绿化委员会验收;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确保2015年底实现“七连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2014年做好省爱卫会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条件的复核和申报,2017年通过全国爱卫会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底通过国家环保部成功验收。同时,市委、市政府还确定了“五城同创”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八大环境”,搞好与其他创城工作的沟通衔接、协调配合,同时突出抓好市民素质培育提升、窗口行业文明规范、文化惠民系列行动等工作,营造“人人讲秩序、处处讲文明、事事讲礼仪”的社会氛围,形成“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吹遍孔孟大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突出城市绿化和国土绿化两条线,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重点实施好水系绿化、山区绿化、城区绿化、通道绿化、平原绿化、镇村绿化、湿地保护修复等绿化会战工程。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要大力弘扬济宁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按时按标准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落实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政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重点,突出健康教育、生活饮用水卫生达标、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公厕建设、卫生管理“六项重点”,抓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场秩序和建筑工程“四项整治”,大力开展治违、治脏、治乱“三项活动”,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清新整洁、健康卫生、舒心愉悦的生活环境。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在工业、交通、建筑、市政等重点领域,推广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削减能源资源消耗,确保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我市确立了“五城同创”的基本原则。本着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牵头部门组织推进,市直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县市区共同实施,同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着服务发展、民生优先的原则,活动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创建,把创城的过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的过程。本着目标引导、协调推进的原则,按照国家制定的创建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评审程序,建立目标体系引导机制和创建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分步推进、分年达标;建立市县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指标衔接,整体统筹推进。本着以创促建、建管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文化、绿化、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依法、有序管理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为确保“五城同创”活动扎实推进,在市“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全市成立了5个单项创建工作推进组,每个推进组都由市级领导负责,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分线作战,分期达标。五个单项创建工作推进组和相应牵头部门按照细化、量化、项目化原则,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工作标准和责任分工,将创建总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月通报、季小节、半年检查、年终总评的“五城同创”工作督导调度制度,定期定向检查督导,确保措施到位、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开展。
目前,我市“五城同创”活动正按照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记者相信,随着“五城同创”活动不断扎实向前推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区域中心城市必将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