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安山,一生平安。”在山东省泗水县一直信奉着这样一句话。每当初一、十五及添丁嫁娶等重要的日子,当地老百姓都要到这里祈福祭拜。或许是心灵的寄托,或许是神灵的保佑,总之,这样的习俗延续了上千年。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美丽中国”一词的提出,完美的映照出中国的青山绿水、钟灵毓秀。安山,则是“美德山东”“美丽泗水”的一个缩影。
安山景区位于山东省泗水县泗张镇北4.5公里,沿着327国道东行,转入S244省道,顺着蜿蜒崎岖的山间道路,便进入安山景区。
据悉,该景点始建于2003年,总占地1200余亩,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自然与人文资源,集中了安山、天然悬崖石佛、十八罗汉洞、玉皇庙以及圣人孔子、李世民等人文历史典故资源。
安山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90%以上,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成为人们锻炼的佳选之地。安山山泉众多,其中较大的有五六处,有石佛泉、泉峪大泉、山顶神泉等。泉水常年不涸,汇集成溪,泉水甘甜凛冽,为天然引用矿泉水。每逢春夏,桃花盛开,遍地彤彤,山花烂漫,绿草葱葱,泉水汨汨,溪水淙淙、蜂蝶飞舞,花沁清香,美不胜收,从明代开始即为“泗水十景”之一。特别是天气晴朗之时,登临安山之巅,环顾四野,青黛翠秀,水潺鸟鸣,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这条小道是2003年由桃园仙庄几家合伙人投资兴建。当时建这条路的时候,没少费工夫,道路弯曲不好走,但来安山祭拜的居民还比较多,为了解决上山难题,便修了这条路。”当地百姓王世英说。
沿着石阶向前走,两旁的小树修剪的整齐,桃花盛开,满香扑鼻,置身其中,犹如仙境一般。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对于安山的成因,当地居民说法不一,之所以说安山的神奇,不仅仅是因为此地灵验无比,而且还在于它的形状。
走到山体的中间位置,在一个向右方拐角的大石阶上,倘若站在那里,你则会发现,安山顶端的大石犹如石佛的头部,五官清晰,笑眯眯地展望着前方。
“大年初四,我像往常一样在山上锻炼身体,无意间发现山顶右侧的大石头特别像石佛的头部,眼睛、鼻子特别逼真。”现任泗水县农业开发办副主任的邵常喜告诉笔者,安山上发现了天然石佛头像,倘若得到验证认可,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仔细观望,在安山之阳悬崖峭壁之上,天然石佛浑然天成,体态神貌逼真,为天下罕见的天然地质奇观。据目测,石佛高约60余米,宽约20余米,坐立于峭壁之上,体形悠闲,神情雅致。
消息一传开,震惊了当地老百姓。许多居民前来观望,可是,更为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沿着石佛向左仔细看,在它的左边,悬崖并列大小佛像众多,形如护法,而在右边有观音像一座,神态极为相像。天然悬壁石佛从位置、形态等极为神奇。”王世英说。
天然悬壁石佛、观音像,虽还未得到专家的鉴证及世人的认可,但是它们的发现为这座山巅增加了浓厚的神奇色彩。
沿着石阶继续往前走,在安山山巅,约有平地二三百亩,地面平坦,寓意平安之意,周边两个山脊,神似一个展翅高飞的雄鹰,庇护着这片山地。山顶有为厚约四、五米的琥珀石,如盘旋的三条巨龙,堪称奇绝,有“三龙佑安”之称。
据介绍,安山现有三教洞、玉皇洞、观音洞、王母洞、十八罗汉洞,每年初一、十五人们前来拜佛祈福,灵验无比。相传,孔子、老子、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均曾在此修养避难,充满了传奇色彩。
孔子当年去圣公山(位于四涨镇东北部)讲学,路途得病,其大弟子仲子(泗水县人)安排孔子在安山住下养病并一直相陪,经数日,孔子身体痊愈。仲子好学,期间请教孔子何为君子,孔子面对安山有感而言,曰“修己以安人”。意思就是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即为君子。(《论语·宪问》有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从此安山名气便与孔子的“修己安人”一并传播开来。
明泗水知县张祚在《安山春秀》中也对安山作出了评价:“袅峰龟蒙鲁望存,安山灵秀势相吞。春深列岫堪图画,还似群贤萃孔门。”自古以来,安山就以其灵、秀、奇、美而远近闻名。
站在山顶,遥望四周,你就会清晰地看到泗水安山寺景区、济河上游的全景,联想到千年银杏树、万亩桃园、王家庄民俗村、圣源度假村、万紫千红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这些景点与安山景区遥遥相望,连为一片便是一幅优美的乡村山水画卷。
提及安山的现状,王世英说出了百姓们的心声。“希望安山能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景区,让更多的人们实现心中的愿望。”
据桃园仙庄总经理王方介绍,由于资金等问题的约束,目前安山景区主要运营项目包括平安朝拜、石佛瞻仰、十八罗汉洞、松林饭店宾馆、休闲采摘、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倘若有可能,我们会努力打造完善“安山坐佛”、平安朝拜祈福场所及系列平安产品,完善各项购物及服务接待设施,融历史文化为一体,兼有瞻仰大佛、朝拜祈福、游览观光、休闲体验等综合一体的特色景观旅游区。”
“登安山 一生平安”。安山,一颗镶嵌在生态旅游名镇的璀璨明珠,一个灵秀的魅力小山,一座充满了神秘传奇色彩的天然石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寻觅探幽,祈福气、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