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2年,是济宁文物事业极富挑战、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拼搏奋进、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物和文化城工作紧扣“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抢抓机遇,敢于担当,苦干实干,克难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
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文物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文物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组建了新的市文物局(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济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了市文物局党组,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
争取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取得新突破
积极拓宽申请渠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2012年共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2.7亿元,比2011年增长132.8%,占全省17个市争取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总数的50%。其中,国家重点文物和中央大遗址保护资金2.43亿元,省级重点文物和省大遗址保护资金600万元,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项经费640万元,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和奖励资金1493万元。
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工程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在曲阜隆重举行了“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暨山东省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开工仪式”,拉开了全市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实施的序幕。88项重点工程中,我市占34项,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曲阜鲁国故城、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以及大运河济宁段遗产点等文化遗产的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和保护设施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启动。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成立了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和项目指挥部,编制完成《鲁国故城总体保护规划》、《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7个规划方案,获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为了配合考古勘探和发掘,完成44处小型工厂和养殖场的搬迁,拆迁面积2.3万平方米,砍伐树木1.8万株,迁坟6000多座。经过7个多月的发掘,鲁国故城东南角和东北角考古勘探已全部完成,勘探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800平方米,发现西周晚期至唐宋时期的各类遗址102个,确定东周时期鲁国故城的宫城城墙、壕沟和门道,出土各类文物357件。伏羲庙、野店遗址、邾国故城大遗址保护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名录,完成伏羲庙勘探面积近2万平方米,编制了伏羲庙、野店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快推进
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遴选,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南旺湖遗址、会通河利建闸、南四湖湖中运道、小汶河等11处运河遗产点段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编制了大运河遗产桥坝闸保护规划、方案25个,均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勘探成效显著。汶上成立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保护中心,完成柳林闸等地的考古勘探和邢通斗门、徐建口斗门的考古发掘,考古勘探发掘面积60000平方米。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成功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实施了首次大运河水下考古,理清了微山湖中运道两岸的岸形结构以及湖中运道与新运河的关系。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稳步开展
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取得实质性推进。确定了招标代理机构,开展了尼山文化遗产保护等9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全面启动了2012年度计划中的23个项目。曲阜一级水系泗河拦蓄引水工程、《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社区参与式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操作手册》等3个项目已经完成,曲阜尼山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接近尾声,“三孟”文化遗产保护完成规划编制并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批。2012年度完成工程世行资金达2000万元,已从世界银行提款报账金额近1000万元。
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
上报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69个,批复24个,启动建设23个,全市国保单位完成保护规划编制率达到53%以上。上报省级文物保护项目22个,批复15个,启动建设8个,全市省保单位完成保护规划编制率达到15%以上。历时5年的孔府西路古建筑群维修工程顺利竣工,于2012年“五一”期间正式向社会开放,并荣获“2012年度全国文物保护最佳工程奖”。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成功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报请市政府公布了146处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达到314处。
文物安全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
认真做好了迎接全国人大和省人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工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带队的文物执法检查组来我市实地检查,对我市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全面落实文物安全责任,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活动,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开展了“2012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共检查各类文物、博物馆数量569项,排查安全隐患32项,整改安全隐患32项,整改率为100%。与公安机关通力协作,积极开展联合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涉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成功破获了一批文物被盗案,打击了犯罪分子的气焰。持续加强文物法律法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物法制宣传月”活动,积极推进文物法律法规“六进入”,增强广大群众依法保护文物的观念。
博物馆建设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博物馆建设取得新进展,微山县博物馆、嘉祥县博物馆已完成规划、选址、工程地质勘探,泗水古卞国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全市博物馆达到11个,9个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各博物馆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展览活动,全市承接举办各类展览50余个,接待社会团体300余个,参观人次达200余万。
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举办
2012年5月20日至23日,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我市举办,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信仰·道德·尊重·友爱”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对话交流和研讨活动。本届论坛层次高、规模大。来自国内外的各级领导、嘉宾、儒学专家、教育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各界人士1400多人出席论坛。期间举行了“文明对话纪事鼎”揭幕、尼山论坛开幕式、学术对话、专题演讲、学术分会、学术全会、博士生论坛、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促进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等共计55场活动。全市各界广泛参与,论坛服务人员达1300多人,参加论坛的听众达11400多人次,放大了论坛效应。
文物宣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为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物工作全面发展,与新闻媒体合作创办了文物宣传阵地。利用济宁文博网、济宁文物简报、大众日报文博专版、济宁日报文化遗产专版等进行宣传,编印简报47期,被国家、省局网站和中国文物报采用130余篇。全国文物宣传工作培训班上推广了我市文物宣传工作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