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从济宁市梁山县城乘车往西北方向行驶,约四十分钟,到了小路口镇。下车后,往西北走出镇子,就是一片碧绿的麦田,沿着田间弯弯的小路,不一会儿,就走上了古时遗留下的一段巨龙般的黄河大堤。堤西不远处是波光粼粼、芦苇丛生的小清河。这里,就是黄花寺了。我那次来此春游时,此处既无和尚,也无庙宇,只有半截残碑,上书“黄花寺”字样。
说起这半截残碑,还有一段故事呢。据当地老人们传说,在宋朝,这一带有两座大寺院。西边的一座在翠屏山,称恩济寺;东边的一座在小清河畔,叫黄花寺。两寺相距不远,各有水陆相通,景象却不一般。恩济寺香火兴盛,黄花寺门前冷落。两寺的和尚甚是不和。原来,黄花寺里从太行山过来个法空和尚,是个好色之徒,他依仗武艺高强,横行乡里,淫人妻女。一天,翠屏山来了个操江浙口音的年轻汉子,在街口扎笼修箩。忽见黄花寺和尚为了钱蛮不讲理地打恩济寺的和尚。这汉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怒之下,杀了法空等四五个和尚,并一把火烧了黄花寺,使其变为一片废墟,只留下半截残碑。自此,这汉子就投奔了梁山,他就是石秀。
从残碑往南,堤顶的大道两旁早就建起了红砖绿瓦的兽医站,还有稀稀落落的住家小院。此时,其院内院外,桃花如霞,梨花似雪,杨花飘落,柳絮纷扬,引人陶醉。从残碑往北走,只见堤两侧的漫坡上芳草萋萋,野花朵朵,绿中透红,间有黄白,蝶舞蜂喧,好一派春满大地景色!
我想,假如石秀在天有灵,见此欣欣向荣、祥和静谧的环境,他定会一改当年怒火中烧的心境,而变得和我们今天的游人一样怡然、悠然、飘飘然吧!
那次春游已过去多年,如今天再去,定会胜景翻新,可我今年没机会去了,只好回忆一下当年春游的美好情景,那些所见所闻就像眼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