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济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目标要求,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济宁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水利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完成水利项目106项,完成投资28.98亿元,创历史新高。全面完成治淮湖西堤、小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南水北调干线主体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完成“三河六岸”梁济运河、洸府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泗河水系建设力度,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5平方公里,泗水万紫千红水利风景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实现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2县(市、区)全覆盖,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94万亩,解决了37.4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万户自来水入户入室防冻工程。全市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办法;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创造了“济宁模式”;市水利局被省文明委确定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2012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和群众满意单位,在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被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通报表彰。
今年是我市全面建设现代水利示范市的推进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按照“落实年、突破年”的部署要求,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展开“三三三五”工作布局,加快推进济宁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全面构建水资源刚性管理体系、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水利公共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大幅度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水利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水利公共服务能力“三大能力”;牢牢把握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运行管理、深化水价改革“三个关键”;突出抓好水资源调配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系生态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五大工程”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水利建设项目151个,完成投资29.7亿元。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完善“一控双促”倒逼机制,根据划定的“三条红线”和2013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施刚性化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加大中水回用力度,继续封停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科学编制全市水资源调度方案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二是抓好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如期通水。加快地方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年内完成高新区供水单元工程建设。实施引汶入济工程,推进引黄西线工程前期工作,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5.2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问题。三是抓好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治理中小河流6条,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57座,完成泗河中游段治理年度建设任务,积极做好进一步治淮有关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四是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40万亩。完成12个县(市、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及第二批5个重点县竣工总验收工作,继续做好项目争取工作。五是抓好水系生态工程建设。做好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全力推进泗河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好“三河六岸”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20平方公里,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2处。六是抓好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应用开发水利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全市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水资源、防汛抗旱等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水利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等。七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加强乡镇防汛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仓库“两队一库”建设,突出抓好堤防、水库、湖泊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配,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八是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抓好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小农水基础设施管护、防汛抗旱服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素质、提升水平。进一步梳理规范水行政许可项目,规范涉企收费,提高行政效能。九是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规定,实实在在转变作风;深化“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提升境界拉高标杆,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位次;建立健全分线作战的责任落实体系,提高执行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廉洁勤政。
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上述任务目标如期实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推进中,将全面实行“一线”工作法,对每项工作进行逐项研究部署和细化分解,分别成立工作推进组,均由局分管领导带队,做到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三个体系”要求,对各重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分解,明确阶段目标和各级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将任务目标、责任严格落实到科室、到人员,做到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工作层层落实,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任、全面抓落实的工作氛围。三是务求合力攻坚。发扬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激发全系统新一轮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强大的内生力促进工作,以强大的合力推进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与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务求形成协同作战、强力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牢牢把握省水利厅对我市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政策、资金倾斜支持的重大机遇,在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突破,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强化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五是严格督导考核。将本着务实求效的原则,强化督导调度和目标考核,对各条工作线实行逐个全程督查,对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剖析和破解。加大督导调度和通报力度,严格执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切实对履职差、进展慢的进行约谈和问责。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水利系统将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全面加快推进济宁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着力确保水资源刚性管理体系、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水利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水利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水利公共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是我市全面建设现代水利示范市的推进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按照“落实年、突破年”的部署要求,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展开“三三三五”工作布局,加快推进济宁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全面构建水资源刚性管理体系、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水利公共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大幅度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水利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水利公共服务能力“三大能力”;牢牢把握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运行管理、深化水价改革“三个关键”;突出抓好水资源调配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系生态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五大工程”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水利建设项目151个,完成投资29.7亿元。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完善“一控双促”倒逼机制,根据划定的“三条红线”和2013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施刚性化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加大中水回用力度,继续封停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科学编制全市水资源调度方案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二是抓好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如期通水。加快地方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年内完成高新区供水单元工程建设。实施引汶入济工程,推进引黄西线工程前期工作,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5.2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问题。三是抓好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治理中小河流6条,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57座,完成泗河中游段治理年度建设任务,积极做好进一步治淮有关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四是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40万亩。完成12个县(市、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及第二批5个重点县竣工总验收工作,继续做好项目争取工作。五是抓好水系生态工程建设。做好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全力推进泗河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好“三河六岸”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20平方公里,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2处。六是抓好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应用开发水利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全市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水资源、防汛抗旱等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水利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等。七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加强乡镇防汛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仓库“两队一库”建设,突出抓好堤防、水库、湖泊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配,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八是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抓好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小农水基础设施管护、防汛抗旱服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素质、提升水平。进一步梳理规范水行政许可项目,规范涉企收费,提高行政效能。九是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规定,实实在在转变作风;深化“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提升境界拉高标杆,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位次;建立健全分线作战的责任落实体系,提高执行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廉洁勤政。
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上述任务目标如期实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推进中,将全面实行“一线”工作法,对每项工作进行逐项研究部署和细化分解,分别成立工作推进组,均由局分管领导带队,做到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三个体系”要求,对各重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分解,明确阶段目标和各级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将任务目标、责任严格落实到科室、到人员,做到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工作层层落实,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任、全面抓落实的工作氛围。三是务求合力攻坚。发扬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激发全系统新一轮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强大的内生力促进工作,以强大的合力推进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与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务求形成协同作战、强力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牢牢把握省水利厅对我市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政策、资金倾斜支持的重大机遇,在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突破,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强化市级投融资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五是严格督导考核。将本着务实求效的原则,强化督导调度和目标考核,对各条工作线实行逐个全程督查,对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剖析和破解。加大督导调度和通报力度,严格执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切实对履职差、进展慢的进行约谈和问责。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水利系统将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全面加快推进济宁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着力确保水资源刚性管理体系、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水利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水利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水利公共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济宁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