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今天是我国的元宵节,很多地方会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那么,中国传统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与我国相邻的其他亚洲国家是不是也过元宵节呢?他们又有什么传统习俗呢?现在,我们就逐一看一看。
中国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元宵,又名“汤团”、“汤圆”。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元宵叫“浮圆子”,亦称“汤圆子”、“汤团”。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元宵节必吃元宵,取其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也称灯节,灯是元宵节重要的民俗组成部分。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元宵灯节在清代时达到极致。古代农村则用耍龙灯来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与耍龙灯相伴的还有舞狮子、大秧歌、旱船和高跷,在现代城市,这些活动已经不太常见。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灯谜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除了传统的吃元宵、赏明月、观花灯外,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习俗和休闲方式。
在古代,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互相接触,自由地表达爱情的好机会。古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赏完灯后,情人们并不着急回家,而是结伴走白冰,或是在冰面上打滚,称之为走白冰(谐音走百病)与轱辘冰。民俗专家介绍,过去大家一边在冰上打滚,一边念一首歌谣——轱辘轱辘冰,浑身上下轻一轻;轱辘轱辘冰,不腰疼、不腿疼……是对新的一年身强体健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当天老东北还有个照井的习俗。据说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俯视井水,乞望花容月貌。在走百病、照井水后,回到家中,就可以煮汤圆,一家在一起团团圆圆了。
元宵节有些地方有送花灯以祝生子的习俗。当天娘家必须要送新婚女婿、女儿一对莲花灯,挂在床头上,以祈早生贵子。民间还有“走桥摸丁”的习俗,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因此,正月十五晚上,妇女们要到各城门去“摸门钉”,一次摸中者视为生子的吉兆。或者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来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韩国的“大十五”
在韩国,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十五”,被韩国人称作“大十五”,或者“大望日”,但他们在这一天并不吃元宵。
当天,韩国人会早早起床,吃核桃、花生、松子、栗子等干果。据说,这样可以防治皮肤病。在韩国,正月十五又是吃五谷饭和干菜的日子。五谷饭是用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混合到一起做成的饭。吃五谷饭是为了在谷物减少的冬天补充营养,寄托对健康和丰收的希望。与五谷饭一起吃的干菜是用前一年秋天晾干存起来的茄子干、南瓜干、萝卜叶、山野菜等做成的。据说正月十五吃干菜可以保证人们在新一年中不中暑,同时也是为了调理胃口。
另外,在正月十五,韩国人还要喝“清耳酒”,这种酒也不是某种特殊的酒,而是指正月十五早晨要喝一杯不加热的韩国清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在韩国的农村,还保留着一些正月十五的传统庆祝活动。比如说,“焚烧月亮屋”许愿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在正月十五的月亮下,人们点燃用小松枝堆成的“月亮屋”,一边赏月一边许下新一年的愿望。
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还会做一些游戏来放松心情。踩桥是韩国妇女的游戏,几十名妇女弯腰排成长队,后面的人抱住前面人的腰,形成一座长长的人桥,从队尾的人开始按着顺序从人桥上踩过去,下来后再弯腰搭成新的人桥。
越南的“开年饭”
在我国,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元宵之夜赏月看花灯,而在越南,元宵节的重头戏是大伙在中午吃顿“开年饭”。
为什么要在元宵节吃 “开年饭”呢?越南人认为,元宵节对于他们来说,象征着大年已经过完,大家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于是元宵节中午,一家人一定要团聚在一起,吃餐“开年饭”,为家人鼓足士气,祈福年轻人工作顺利,小孩子读书进步。
“开年饭”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的,当然,为了把“开年饭”搞得更加热闹,有时,主人也会邀请一帮同事和朋友。在越南人看来,“开年饭”搞得越热闹,接下来这一年的工作就会越顺利。有的人家每年的“开年饭”都有几十人共享,常常将并不宽敞的屋子挤得水泄不通,欢声笑语在屋子里荡漾。
越南的“开年饭”一点不亚于中国人除夕夜的丰盛大餐,有扣肉、粽子、年糕、白切鸡、糯米饭、粉丝汤……诸多菜品摆放在桌子上,乍一看普通而又家常,与中国的传统民俗别无两样,但这些菜品都是绝对地道的越南做法。
粽子当然是“开年饭”不可或缺的食品。越南人认为,过年吃粽子可以暖胃,强身健体。在越南还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大粽子,大团圆,糯米黏黏,感情深深。”因此,过年吃粽子在越南有上千年历史,家家都要包上十几斤甚至上百斤粽子,作为春节走亲送礼的佳品。
这些粽子要用柴火煮十几个小时才能熟透,而煮熟晾干的粽子可以保存十天半月不变质。扣肉也是越南归侨每逢节日的一道名菜,类似于梅菜扣肉,但制作更为考究。越南人吃扣肉不用碟,用大碗,待客很大方。
越南过年过节跟中国过年过节相差无几,元宵节也是舞狮舞龙,踩高跷,第五郡文化宫还会有猜灯谜活动。每年元宵节,不只华人庙宇寺院,就连越南庙宇寺院也香火鼎盛、烟雾迷漫一方;一些乡村也组织民间游戏及一些传统艺术表演,在满足人们新春祈福、求禄的愿望之余,也给民众提供各项娱乐节目。
日本赏花灯
日本把公历1月叫正月,1月15日称为小正月,与大正月 (元旦)相对。小正月的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动。
小正月主要以祈祷为中心,这一天让在“松之内”期间(1月1日至7日)忙个不停的主妇们暂作休息,因此也称“女人正月”。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习惯,在《土佐日记》、《枕草子》等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这个习俗。
在日本的传统食物当中,没有元宵,一般的超市里面基本上也看不到元宵。不过在日本的一些华人华侨聚集地区,比如池袋,会有一些专门出售中国食品的商店,每逢传统佳节这里也会有一些节日食品出售。当然,元宵节的时候也会有元宵卖。不但当地的华人华侨可以一饱口福,一些日本人也愿意光顾这些商店,来尝一尝中国的节日美食。
中国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日本的中华街非常热闹。横滨中华街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一些当地的华人华侨都会前去凑一凑热闹。赏花灯的活动大概在傍晚时候就会开始,整条街上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而中华街也一改往日的喧闹气氛,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其间,还会穿插一些舞龙舞狮和传统舞蹈表演。一些日本人也不禁被这样的节日气氛所感染,大呼“美不胜收”。
马来西亚“抛柑接蕉”
在马来西亚,当地华人庆祝新春的活动从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年味十足。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商业区和饭店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和年画,中国城张灯结彩,人流如潮。到了晚上,所有的灯笼万盏齐明,看上去很是壮观。
元宵节是马来西亚华裔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抛柑接蕉”的习俗热闹浪漫、别具一格。元宵之夜,华裔单身男女涌到公园的河边或湖边,男的抛香蕉,女的抛柑橘,还在水果上写下联络号码,以期觅得一段好姻缘。由于参与的人数众多,导致公园的草场被践踏,一些城市曾以保护公园设施为由,拒绝发准可证给主办单位,但马来西亚元宵节“抛柑”最终还是被解禁了。在吉隆坡,活动组织方安排年轻人围坐在喷水池周围,在柑橘和香蕉抛入水中后,男性会去捞柑,女性则去拾蕉。在马来西亚北部霹雳州,华人社团在怡保观音洞举办了“你挂柑我采柑”的活动,年轻人用红线将自己的相片和柑橘绑好,挂在许愿树上,希望就此结识可以携手相牵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