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祭孔、行春、书画;摸春牛、拜妈祖,巡关公,中华传统文化与庙宇文化融入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车辙之中,带动台湾世代相传。大陆民众赴台旅游行走,必有回响之一即是“台湾传统文化传承较好”,回顾台湾历史我们可了解,蒋介石将台北市区的主干道以忠孝、仁爱、四维、八德的传统文化词语命名,其对复兴中华文化意志颇坚,马英九也曾言,“台湾要做为世界中华文化的领航者”;而台湾“朝野”乃至民间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颇有自信。但真的如此么?
尽管台湾对于中华文化传承颇有自信,但随着孔子学院兴建、尊孔子,祭轩辕,复兴国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传统文化保护有力措施法制的陆续出台,台湾出现了一种声音“大陆不入台湾,台湾才是中华文化领航者”。
两岸师生联合祭孔
物极必反,恼者必羞,台湾明明“视而可见”大陆对传统文化复兴与发扬广大的努力,但却有种放佛恼羞成怒或者说是岌岌可危的心态。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台湾也开办了所谓的 “台湾书院”,推广“台湾文化”,绿营独派更是可笑的称“台湾文化其独特性融合了日本文化与荷兰文化”。殊不知台湾文化的本质是中华文化,而面临日本、荷兰屈辱侵占史的台湾,何时竟将日本文化与荷兰文化堂而皇之称其为台湾文化。
文化上话语权的争夺让台湾对中华文化的本质的认识失去了本心,看不清中华文化的根脉,看不清台湾岛内青少年对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淡漠,更看不清恶性的抢夺所谓“领航者”更是毫无意义的举动。
两岸同属一中,尽管分隔一端,但不能割裂中华文化延续的脉搏。中华文化本就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让中华文化认台湾为“母”,亦或是寻大陆为“父”,都是简单的“冠名权”争夺闹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