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刚刚到来,摩肩擦背的济宁画展、民间美术馆一如春天花朵的竞相绽放,似乎静静地而又不容置疑的传达一个信息:济宁美术的春天,先于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了。而这繁荣景象的背后,正是固有的文化与市场观念的蜕变,无论是从官方、专业团体,还是民间,艺术正以独特而崭新的方式,越来越接近大众,越来越贴心地服务于大众。
2013新年后短短的十几天里,济宁美术展览接连不断:1月11日,“郭正民重彩人生画展”,1月12日“荷风金宇·名家油画展”,1月18日“2013济宁市油画作品展”,1月20日“2013迎新春中国画名家作品展”,1月24日“庆十八大书画展”……从油画到国画,从民间到官方,5场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画展纷至沓来。“进入新年之后,美术事业可以说是一片繁荣。美术事业蓬勃发展,不光是国画,包括一些油画、版画,这种现象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都是很长时间零星的出现一两个展览,从没有这么多的展览如此密集地出现”,济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涛说,“这些画展,一种是公益性的展览,像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这次油画展,是没有收入,免费开放的,另外一种就是和企业结合搞的一些展览。这两种形式,一种是公益性的,一种是市场性的。”
凸显公益,凝聚大众艺术热望
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增多,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都已经在政府支持下实现了免费开放,为公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同时,免费开放也使三馆的职能更多地转向了公共文化服务,已逐步转变为官方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不仅要免费开放,为公益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而且还要经常去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这也是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像接纳这次“2013济宁市油画作品展”的济宁市群众艺术馆,目前已知各类展览排得满满当当。
文企结合,联袂提升多元品格
在官方层面,公益性文化活动日益增多,而在民间,文化艺术展览活动也是异常繁荣。艺术在走向市场的路上,一方面需要坚守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信仰与本色,一方面还要坦率地由市场积聚能量、开阔视野与平台。此前,“荷风金宇·名家油画展”策展人杨大伟曾坦言,艺术“依托企业、融合商业是为生存之道”,但“如何在这种与商业的融合之中保持艺术的品质,让艺术受到商业的尊崇,而不是商业依附于艺术”,更是文企联手的先决思考。“文化和企业联合组织一些活动,由企业赞助,企业提供场地支持,提供一些资金,然后文化艺术界的一些人士带来自己的作品,或者从外地引进一些作品,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张涛说。当今社会生活中,企业家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前所未有地重视企业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主动和文化界联系,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企业在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财富以后,已然发现商业性的东西只是一个方面,要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就要寻求和文化相结合。很多企业主动找到文化界人士,希望联合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而艺术品作为艺术的物化与载体,也必然通过市场这个窗口和舞台,与受众对接,文企结合的路子充满阳光。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上,就有现场订画的,许多外地来的美术爱好者也对作品赞不绝口,有的当场达成了收藏的意向。这次中国画名家展,与“荷风金宇·名家油画展”一样,是一次文化与企业的联合,所不同的,前者是省内外画家与私企民间美术馆的联合,而后者是官方机构率专业艺术团体与企业的联合。
企业希望将国画这种艺术融入自己的产品,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把济宁市顶尖的画家向社会做了一次推广宣传。张涛认为,国画这种传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民众的欢迎程度和收藏热情都远远高于其他画种。在济宁市,热衷国画创作的人也是相当的广泛,而且创作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繁荣之路,新能量建造新高地
艺术和企业的结合,对画家的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是为画家的作品搭建更多的展出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的机会,那么画家们必然的就会有创作的欲望,自然地便会推动画家的创作,他们会挤出一切时间来搞绘画创作,这是一种动力。在2012年,许多省级和国家级的美术展览都有济宁画家的参与,就是这样一种氛围促进了画家的创作,以及各种美术展览。这样一种积极的氛围,不仅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还能够发现和培养新人,促进新画家走上更高的平台。张涛说,“这种与企业、市场结合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现在民办的美术馆、画院像雨后春笋一样越来越多,在全国来说,有些民办的美术馆、画院都很有影响力,活动、展品档次也非常高。应该给予更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些面向市场的文化场馆会有压力,而压力会形成一种动力,有时候这些民办场馆比国办的场馆活动还多。民办美术馆相比国办画院更能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和市场的结合更紧密,更具有活力。另外,民办美术馆对于提升民众的口味,促进欣赏水平的提高,推动美术这种艺术在民众间的普及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激情注目,油画展启航济宁号
美术事业的繁荣,不仅仅表现在展览活动的密集,还有层次和画种的丰富。举办专题的油画展,在济宁来说,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而且还接连举办了两场,一场来自民间美术馆,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另一场则是对于济宁本土油画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
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代表,油画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的画种,但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画种,油画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世界各国都有油画的创作。就油画创作的整体水平而言,可以说作为油画艺术发源地的西方,创作水平明显较高。油画进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民众的收藏或者是喜欢程度,远不如国画那么普及,但油画在一些专业性机构,像各大院校中还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国家级艺术场所也是这样,比如5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作为全国最高档次的美术展览,在展览中第一大画种是国画,而第二大画种就是油画,所以油画在国内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现在收藏界对油画也越来越热衷,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总体来看,在中国,油画慢慢兴起,在济宁,油画同样正处于一个渐渐被熟知、被喜欢的过程中,喜欢油画的群体正慢慢地扩大。
说起这两次油画展在时间上如此接近,张涛说是一次巧合,“2013济宁市油画作品展”所展出的完全是济宁本地作者的作品,是为了挖掘济宁油画创作的潜力,而在西美美术馆展出的是有很多来自外地的油画作品,两者在内容上还是有所区别的。选择举办“2013济宁市油画作品展”这样一个油画展,是美术家协会在去年年初就产生的一个动议。2011年的时候,市美术家协会在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济宁中国美协会员10人作品展,那是一场中国画作品展,当时反响很大。后来就考虑是不是再搞一个10人油画展,后来就想着既然要做就做个全市性的。画展从去年4月份开始准备,征集作品,到年底收稿的时候,感觉非常不错,总共有一百多幅作品,作者人数达到了八十余位,能够反映济宁油画这两年的创作成果。这两次的油画展览,不少市民看了后都表示很好,在这些作品中,他们看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很艺术、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