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人文与自然保护与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京杭运河研究的诸庆方老人惊奇地发现,在目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等多种图册、资料上,已有403年历史的京杭运河枣庄段,依然还被“排斥”在所标的京杭运河之外。据此,这位老人呼吁:应尽快还原历史,正视现实,给京杭运河枣庄段以正确图示。
6月13日上午,记者在枣庄运河文化促进会办公室看到一张2005年4月修编、第八次印刷、星球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苏北至山东鲁南区域上印着“京杭运河”字样处所标示的京杭运河主航道,不是现在由山东境内的微山湖,经韩庄、万年闸、台儿庄到江苏邳州的京杭运河枣庄段三级标准航道(最高为二级),而是因黄河泛滥而一度废弃,解放后虽重新启用,但仅为六级航道的起自山东济宁,经鱼台、微山湖西岸到江苏徐州的航段。甚至我省出版的地图,也同上述列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一样,没有把京杭运河枣庄段作为主航道标示。
记者从网上同时查阅到,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今日聚焦》版刊载的报道《运河申遗“卡”在哪里?》一文中附带的一张“京杭运河沿线城市示意图”上,所列的沿运6省市18座城市中,枣庄市亦不在其中。
在枣庄运河文化促进会办公室,记者还看到了一本由潘志刚编绘、杭州一家工艺美术社出品的经折本《京杭大运河》宣纸图册,其上所标的京杭运河航道直接由江苏宿迁到了微山湖,枣庄运河段不在其中。
对此,枣庄一位记者曾上书枣庄市委、市政府,对争取京杭运河枣庄段的地位和正确图示,要作为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
据枣庄运河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运启介绍,京杭运河枣庄段开挖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5年),距今已有403年的历史。在有历史记载的两千多年间,黄河下游先后决口1500多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两次,重大改道26次,每次都淤塞运河,造成京杭运河时常断航。自从枣庄段运河开挖以来,改南北走向为东西走向,有效避免了黄河决口堵塞,京杭运河枣庄段一直作为主航道畅通至今。目前,京杭运河枣庄段通航里程93.9公里,占目前京杭运河通航总里程的十四分之一,并被评为国家文明样板航道,鲁南地区生产的煤炭、煤化工产品、建材等,通过这段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苏沪浙,已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