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11月20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组织举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在济南召开,研讨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来自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组有关负责人,山东省社科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以及部分媒体记者、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主持会议。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左三)、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教育分会会长张卫东(右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组长张健(左二)出席研讨会
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是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传统文化教育是“完美人格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引导传统文化进课堂,将国学教育有机融入到中小学体系,无疑有助于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作为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的稳步推进,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教育分会张卫东会长详细介绍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几年来在推动传统文化进中小学的做法与成功经验,他认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选取“原典”作为教学文本,确保学生享受纯粹的阅读快乐,最能激发学生的好感和阅读兴趣。但是在全国各地推广的过程中,也要照顾当地的历史文化状况,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让传统文化教材更加鲜活生动,更能有力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