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不是个国学爱好者,提到《于丹〈论语〉心得》想必都不会陌生,现在不仅中国人越来越喜爱“国学”,就连欧美国家也知道中国有个思想家叫孔子,有个女教授叫于丹,有本书叫《于丹〈论语〉心得》,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书局几年来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才让中国的孔子、中国的文化走向了世界。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中华书局探访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输出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已签约28个语种、34个版本
“《于丹〈论语〉心得》以色列版已经在刚结束的2012法兰克福书展上亮相。”中华书局版权部负责人王瑞玲高兴地告诉记者。作为《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输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王瑞玲对于该书版权输出的过程如数家珍。
据王瑞玲介绍,2007年1月,《于丹〈论语〉心得》繁体字版首先落户台湾联经出版有限公司。同年5月,繁体字版在台北隆重上市,当月就重印两次,并畅销全台湾。截至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已经重印4次,销售突破5万册。
2007年2月,《于丹〈论语〉心得》韩文版签约,4月正式发行。韩国画家还根据韩国市场为该书增配了全新的插图。同年5月,中华书局又与日本讲谈社签订了日文版出版协议。2008年1月,日文版《论语力》面世,于丹专程前往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首相府接见了于丹,并交流了《论语》对中日文化的影响。《论语力》的出版,在日本曾掀起了一股“论语热”,首印万册,当月即热销售罄并紧急重印,截至目前已销售两万余册。
2008年3月14日,《于丹〈论语〉心得》全球英文版签约,英语版版税实现中国图书版权转让预付金历史上的新突破——10万英镑。2008年伦敦书展上,中华书局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全球英语版权转让新闻发布会。2009年4月19日,麦克米伦推出了英、欧两个英文本,而英、欧、美以及亚太地区的精装版本也于上市半年后售罄,共销售2.3万册,而平装本和电子书也纷纷摆到了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法语版则连续十几周蝉联法国翻译类非文学图书销售排行榜,精装版销售20多万册,俱乐部版仅在精装版上市两个月后就开印了,MP3版、电子书也相继上市。匈牙利版还被提名为2009年度匈牙利封面美装奖。
在中华书局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于丹〈论语〉心得》共签约推出28个语种、34个版本,已出版繁体中文、韩、日、英、法、德、意、西、葡、巴西、希、匈、挪威、瑞典、捷克、荷兰、芬兰、印尼、保加利亚、以色列等20个语种、27个版本,累计销售34万册。
找到顶级国际版权代理商
《于丹〈论语〉心得》能走得这么远,且走得这么好,究竟原因何在,中华书局到底用了哪些绝招呢?
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平静地说:“我们没什么特殊的绝招,就是踏踏实实地按版权贸易国际惯例签订出版合同。”回答虽然很简单,但真的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据顾青回忆,2007年9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华书局成为多家欧美版权代理公司联络的焦点,他们纷纷与中华书局探讨《于丹〈论语〉心得》欧美地区版权专有代理一事。最终,旅英华裔女作家欣然的出现让中华书局选择了托比伊迪文学代理公司,不是因为托比·伊迪是欣然的先生,重要的是托比·伊迪是位资深版权代理人,在欧美出版界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许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都是由他的公司代理版权的,而更重要的是托比热爱中国文化。“于丹教授把《论语》这部经典从博古架上取下来,掸去历史的灰尘,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孔夫子。我就要让孔夫子走向全世界。”至今顾青还深深地记得托比的这句话。
在2008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华书局与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签约后,他们就投入到与各个国家地区的出版商洽谈新合同、落实出版计划的商务谈判之中。顾青清晰地记得,连续三天,托比和欣然都全程陪伴着他们,由于谈判安排得十分密集,最多的一天,有八场活动,因此每天回到旅馆,都已筋疲力尽,倒头就睡,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则又要起来为新的活动做准备。每当他们心里没底的时候,耳边就会响起托比给他们打气的一句话:“我是带着四十年的法兰克福经验来的。”而事实证明,选择托比是对的,正是有了这样顶级的国际版权代理商,才让《于丹〈论语〉心得》能真正打入到欧美主流市场。
翻译是走出去的灵魂
众所周知,一本好书要想走出去,找到一位好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顾青告诉记者,第一次与托比见面时,托比问他,中华书局对翻译人员有什么看法。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说:“我们有三个必须:第一,必须是母语翻译,即翻译必须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翻译必须有学习中国文化的学历;第三,翻译必须有在中国生活过三年以上的经历。”他的想法是,这本书必须由一个热爱中国、懂得中国文化的英国人来翻译,译文应该能够让英国普通人读懂。
顾青记得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提出的要求十分苛刻,甚至是本末倒置。因为他们为了把《于丹〈论语〉心得》推向欧洲,之前曾经联络过多家国际大型的版权代理公司,得到的反馈都不令人满意。现在国际顶级代理人托比愿意与他们合作,机会实在难得,他们曾经想过只要能够真正走进欧洲,就算不付版税也行。因此在这种场合,他提出这样苛刻的翻译要求,当然令人忐忑。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托比听完他们的要求沉思着说了一句:“相信我,不好的翻译是可以杀死一本好书的。”
托比不仅同意了他们的观点,并付诸了行动。没多久,托比就将英国女教授狄星推荐给中华书局作为《于丹〈论语〉心得》的翻译。狄星是英国人,在求学期间学习了汉语和中国文学,并在中国从事了三年的社会工作,她热爱翻译工作,有多年的成功实践。更让人高兴的是,她嫁给了一个中国人,并且他们非常相爱,因此她也爱上了中国,想成为一位中国的好媳妇。
拥有了优秀的翻译,中华书局踏实多了。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托比可并不踏实。只有7万字的书,托比不知把译稿给了多少人看过,托比办公室里所有员工、麦克米伦的编辑们、各国的出版商们,只要是托比的朋友们都读过,都给过意见,译稿更不知改了多少遍。而狄星为了译稿,三次专程从英国飞到北京,她和于丹教授多次交流,与中华书局的编辑逐字逐句地讨论,核对文字,解决疑问。而中华书局也请了国内的资深英文编辑审查译稿,提出意见,加以修改。
正是有着这样一群认真执著的人,才成就了《于丹〈论语〉心得》的世界之旅。对于今年中华书局能够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版权金奖(作品奖),顾青表示,这个奖不仅是中华书局的荣誉,对中国出版更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对中国出版的认可,让中国的出版人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真正让中国出版走出去,只要脚踏实地符合国际出版惯例就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