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冯作为主创人员,应邀到泰安参加百集动漫《孔子》剧本讨论会,并接受了记者采访。戴着黑框眼镜、扎着马尾辫的李冯看起来像是一个摇滚青年,交谈起来,却发现他的性格十分平静温和。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孔子”,他说,一直都庆幸自己选择了孔子作为创作点,孔子执著、坚定;孔子平易、温暖,孔子的思想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已经弥漫为每一个中国人呼吸的文化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孔子无处不在。
最敬佩孔子的坚韧执著
李冯的小说《孔子》完成于十多年前,书中以孔子师徒14年周游列国为主题,以孔子学生的角度,讲述了孔子波澜壮阔的中原行程。李冯说,写这部小说时,他一直把自己放在追随孔子的学生的位置,其核心内容,也是想表达自己在精神上所面临的迷惘与困顿。因此,他的这部小说已经把诗意、崇高、使命诸如此类的伟大字眼都淡化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有孔子的坚韧和执。
在李冯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代表人物,孔子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屈原。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传承都受到这两个人的影响。“两个人中,我喜欢的是孔子。他在外游历十几年,四处颠沛流离,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著,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不屈不挠,正是传统精神中坚韧与不屈的代表。”而屈原呢?李冯不客气地说:“跳下汨罗江,他自己悲壮了,却没有鼓励人们去承担的精神。”
回头再看自己的小说《孔子》,李冯笑言,那时太年轻,写这个题材有点自不量力了,但他一直都庆幸自己选择了孔子作为创作点。至于怎样来打造动画片中的孔子,李冯表示很有信心。他说,动画片是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喜欢的形式,要拍得好看,不一定非得面面俱到,把孔子学说一一讲个遍。单单抓住孔子的平易、温暖就已经很有价值了。“你看,他教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我们做谦谦君子,要平和,这些多么富有现实意义啊。这些思想和观点,如果通过动漫传播到全世界的话,对我们国家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因孔子而结缘张艺谋
李冯早年读的是化学专业,后转入南京大学中文系研习古典文学,毕业后在广西大学任教三年又辞职进京发展。这位新生代作家的小说虽说独具特色,但并没有使他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在一片沉寂之中,大名鼎鼎的导演张艺谋却因为偶然看到了《孔子》这部小说,盯上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家。
李冯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1996年我辞职后,蛰居北京,写了一些中短篇还有历史题材的小说。我试着投稿到《花城》,很快意外地接到发稿通知,正喜出望外,突然接到张艺谋剧组的电话以及见面讨论参与编剧的邀请。张艺谋那时正在找人写《武则天》,找了5个人,一人5万元写一篇,后来这部戏没拍成。但他们认为我写得最好,就让我担任了《英雄》的编剧。有了愉快的第一次合作,我继续参与了《十面埋伏》的创作。”后来,李冯还为李连杰写了电影剧本《霍元甲》,这几部高票房的影片,使李冯名声大噪。
写小说和做电影编剧,哪一个驾驭起来更得心应手?李冯说,两者是不同的事,“小说是闷着写,随性而为,写到哪一步都是自己在那儿构思、思考。写不动了,也没人推你向前走;剧本是集体智慧的产物,涉及众多实际的因素,需要不断地讨论、磨合。比如,我写出一个场景,需要考虑到美工是否能完成。又或者说,一个场景最终呈现出来,可能比我的文字要精彩百倍。”
出了名的李冯,还是照样写小说、做编剧,过着随性的生活。他说自己比较“随便”,感兴趣的东西都会去尝试。他透露,现正在写一部新小说,是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明朝,“因为我觉得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过得特别丰富,生活节奏十分舒缓,有产生故事的足够土壤。这个爱情故事会展开得比较极端,看完了,应该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李冯,著名编剧,新生代小说家。1968年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曾在大学任教,1996年辞去公职,现居北京。著有小说集《中国故事》、长篇小说《孔子》,电影《英雄》与《十面埋伏》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