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有被誉为东方圣城的曲阜,修学之都的邹城,运河之都的济宁城区,水浒文化名城的梁山,湖滨生态旅游名城的微山,即将打造成佛教文化名城的汶上和兖州。在这里孔孟文化、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水乡休闲、修学体验应有尽有。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的发展,全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产品,努力叫响“文化济宁”旅游品牌,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济宁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项目驱动 为济宁市旅游发展带来强大后劲
据了解,济宁全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88个,总投资613.2亿元。其中过亿元的64个,过10亿元的15个。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42.7亿元。其中景区类项目34个,总投资476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19个,总投资27.34亿元;配套类项目22个,总投资48.8亿元;酒店类项目13个,总投资61.06亿元,旅游项目建设呈现出集群爆发式增长势头。
2011年11月份以来,已建成大项目27个,总投资达67.5亿元。4月11日,总投资10亿元的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举办开园仪式,园内星级酒店也正式开门迎宾。5月4日,总投资10亿元的西侯幽谷景区一期工程竣工,并举办了首届槐花节、帐篷节、千车万人自驾游幽谷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去年底,北湖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择邻山庄二期工程扩容了高档客房,建设了高档会议厅、游泳池、演艺场馆等配套服务设施,总投资达到1.5亿元。
曲阜尼山圣境文化旅游项目,5月21日该项目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正式拉开了项目建设的帷幕。兖州兴隆文化园项目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规划布局建设“一园三区”,打造以佛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水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一环两街五区”。该项目是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宝相宫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筑主塔高108米,主体年内完工。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22.4亿元,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工,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亿元的三十六计主题正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东方文博城项目,总投资85亿元,主要建设画家村、交易中心、主展览馆等,现正在建设施工用房,修建施工道路,接入施工用水、用电。孔子博物馆项目,总投资6亿元,已于3月份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微山湖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5.6亿元,项目内容包括新薛河湿地景区、高楼湿地景区、爱湖三角地景区等,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正在实施内部装修工程,景区配套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当中。峄山项目为传统景区改造提升项目,按照“儒家文化第一山”定位,总投资10亿元,现已启动实施游客服务中心、齐鲁碑林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建项目中,高星级酒店项目异军突起。全市在建星级酒店有13个,总投资61.06亿元。由香港嘉里集团独资兴建和经营的五星级豪华酒店香格里拉酒店,总投资约6.8亿元人民币,正在进行内装修,拟于9月1日开业。上海开天酒店是上海开天建设集团投资建设的五星级大酒店,将于10月份开业。邹城市齐鲁时代花园,按照五星级酒店打造,投资9亿元,2011年8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济宁鲁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万达广场五星级酒店、任城九九花园星级酒店、金乡国际大酒店、鱼台孝贤大厦酒店、泗水丽苑大酒店也正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另外,济宁市还通过资源资本化手段,与中青旅、国开金融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及战略投资者牵手,积极推进兖矿集团、迪尔集团等本地大企业涉足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推动济宁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升综合带动效益。
节会引领 激活济宁淡季旅游市场
济宁市节会活动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力广。近几年,济宁市充分利用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春季祭孔大典、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微山湖荷花节,梁山水浒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响“文化济宁”品牌。紧密结合我省“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创新活动方式,突出地方特色,营造良性旅游氛围,扩大了县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有效地拉动了地方消费。
“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中,济宁由市政府主办,由市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29个部门和12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北湖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特别是在首届“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中,8月和9月的第四个周,他们分别举办了生态水乡休闲周和文化体验休闲周,并于全省“旅游休闲主题周”期间,集中举办了系列文化旅游休闲活动,受到了明显效果。休闲汇期间,接待游客92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了20%。通过“休闲汇”,旅游部门拓宽了职能,广大群众提升了幸福感,参与企业得到了收益,休闲消费得到释放、休闲观念得到转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获得“山东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在地方特色活动上。济宁市完善和提升了曲阜明故城开城仪式、祭孔活动、六艺乐舞、梁山好汉迎宾等旅游演艺项目,积极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孔子》舞剧的档次,正在积极精心打造兖州兴隆文化园佛教文化演艺项目。
文旅融合 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济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富集,尤其是儒学文化具有超越时空与国界的影响,在济宁形成了一大批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济宁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及责任分工,提出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5月16日,济宁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暨文化建设突破曲阜动员会议,集中研究全市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文化旅游突破曲阜的问题。
5月15日,济宁市召开文化发展高层研讨会,国家和省相关部门领导、高等院校、知名文化企业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先进地区文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并重点围绕济宁实施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作了题为《聚焦文化 引领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专题报告,对今后一个时期济宁市文化旅游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提出了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3月17日,兖州市召开“自在·兖州——2012城市转型研讨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出席研讨会,提出了推动兖州由资源工业型城市向文化旅游城市转型的战略目标。
4月20日至22日,曲阜市举行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大会,共有来自上海华侨城集团、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等160多家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企业的300多名客商参会。大会共签约项目22个,项目总额达106.46亿元。
7月5日,济宁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今年济宁市推出的112个文化产业招商重点项目,总投资740亿元,本次招商推介会,共签订重大文化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额680亿元,其中,投资过100亿元的1个,过10亿元的23个,过5亿元的13个,过1亿元的15个。
济宁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营销,树立现代营销和全市场化营销概念,探索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和景区联合营销相结合的市场开发新模式。近日,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济宁市城市品牌形象宣传工作》的通知,全市动员宣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品牌形象口号。按照要求,济宁市将部门分工,全市上下发动,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全力打响“文化济宁”城市品牌,在全市刮起了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的“风暴”。
培育典型 县域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济宁市积极培育具备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城市发展,结合当地实际,近几年,在基础资源上深挖、细选、找亮点,培育了一批县域旅游发展的典型。
兖州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样板。兖州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顺应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大势,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全力推动传统资源型城市向新兴工业、文化旅游和生态园林城市跨越。高标准打造总投资30亿元的兴隆文化园,加快构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带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今年3月在“自在·兖州——2012城市转型研讨会”上,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文化旅游推动城市转型示范市”。兖州市在集中打造高品质龙头项目上求突破,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把兖州推向全国,建成全省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和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另外,兖州市与阳朔帅元旅游文化策划公司合作精心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菩提•东行》,明年下半年试演,将集中呈现一台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可弥补夜间旅游项目空白。
泗水县:生态旅游带动一个小县城的巨变。泗水县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定位为以“泉水”和“生态”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重点开发代表当前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休闲、度假、养生旅游产品,使泗水县的旅游产业实现了在高位高端轨道上健康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传统观光、新兴休闲和高端养生为主打的产品格局。泗水县生态为总基调的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也正是生态旅游让泗水这个小县城发生了巨变。
好的旅游项目,是县乡旅游发展的支撑和根基。泗水县先后成功引进了山东火炬、山东迪尔、北京城建、山东白鹤、广州天适集团、州格玛等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泗水旅游大项目,有力促进了泗水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目前,全县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共有10多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其中西侯幽谷由山东火炬置业公司投资10亿元兴建;万紫千红由山东迪尔集团投资7亿元兴建。西侯幽谷和万紫千红已正式开园营业;圣源度假村三期工程分时度假房、天适樱花基地、州格玛生态农业观光园已开工建设。
今年,泗水县策划举办了“泗水首届赏花汇”活动。赏花汇汇集了杏花节、桃花节、梨花节、槐花节以及采摘节等活动,每一个节庆活动中又包含一系列活动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泗水游览,泗水县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前进。
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以大旅游推进大融合、以大融合建设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叫响了“文化济宁”旅游品牌,全面增强了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济宁市认真审视固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创新建设旅游项目,探索旅游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他们对旅游工作认识的提高,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各项工作也走在了前列,他们的一些做法在业内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