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麦田下面竟然是商周时期的居落遗址,4月1日,在泗水县泉林镇王阜庄南的麦田地堰边,文化地层中商周灰陶、褐陶片随处可见,田边的水沟中也遍是冲刷出来的陶器片,济宁市文物普查工作者正在这里进行文物田野调查。
据济宁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员、曲阜市文物局文博副研究员李玉春介绍,3月29日上午,普查队发现了这个居落遗址。遗址东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卞城遗址,北枕泗河,适于人类生长繁衍,暂定名为卞城一村居落遗址。2000年,当地村民在农田打井时,曾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如鼎、盘、壶、豆、戈等文物,随即捐献到省博物馆。结合从地表发现的陶片、陶范(亦称“印模”,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片多夹砂、少泥质等,可以断定这里应当是典型的商周时期居落遗址。
据悉,遗址临近泗河源头,《吕氏春秋》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历山、雷泽都在附近。遗址东边相接的卞城遗址相传为夏商时期的卞明国及其后的卞邑城址,南北长约650米,东西宽约850米,其地面建筑夯土层明显可辨,内包含残破陶器、灰土等遗物。遗址西北五公里处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演马坡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东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卞桥。
卞城一村居落遗址范围广,形状不规则,初步勘探面积在40至50万平方米之间。济宁市文物局文物科长顾承银认为,该遗址地表发现的生活使用器有豆、盘、罐、鼎、壶等陶片,建筑构件有筒瓦、板瓦片等,这次发现的陶范和曾出土的青铜器等物断定曾存在作坊。该居落遗址包括居住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它的发掘考古对研究商周时期卞、鲁文化,乃至东夷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