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8日,2007国际慈善论坛在济宁召开,来自国际联合之路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慈善界代表参与论坛。慈善界的资深人士就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理念、慈善事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记者对几位与会代表进行了专访。
范宝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筹募、宣传是慈善发展的两个轮子
“要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使全社会的弱势群体都能受益,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包括商业、工业、政府、非营利性机构等,同时加大慈善宣传的力度。”“济宁市慈善总会设立企业慈善冠名专项基金的形式,鼓励商界参与慈善捐助,这一点做得就很好。”
范宝俊说,扩大资金的募集渠道,要加强国内慈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公众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多渠道地宣传慈善事业、慈善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另外,各级慈善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扩大与国外慈善组织的交流和合作。
李玉亮(山东省慈善总会副会长)
健全覆盖城乡的慈善援助网络
慈善工作只有依靠覆盖城乡居民的慈善组织才能渗透、覆盖到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及时有效地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为此,山东省也一直把搞好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作为慈善工作的首要目标。
李玉亮说,这次论坛所在地济宁市,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步伐很快,12个县市区,153个乡镇街道,6432个村(居)现已全面建立起慈善组织机构,52个企业设立了慈善工作联络站,为开展慈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这在整个山东省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健全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了。
为发挥基层慈善机构的捐助优势,山东省制定了三年工作目标,到2008年前建成一个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和社区五级上下衔接,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援助网络,目前,覆盖城乡、上下联通的慈善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慈善事业必须要更透明
“来到济宁,看到济宁市慈善总会把所有募集资金的来源和救助金的流向都以很明细的账目公开出来,感觉这是很好的事情,慈善工作就应该像这样公开、透明。”
谈到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理念,郑功成说,慈善事业的职责不只是乐善好施,而应该是使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博爱、共享、平等、互助的关系。现代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太淡薄,关键是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不够,这就需要慈善组织建立阳光、公开、透明的捐助平台,培养全社会成员的慈善意识,使整个社会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
丁颖(济宁市慈善总会常务会长、济宁市民政局局长)
发展慈善连锁超市
搭建新型捐助平台
谈到济宁慈善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丁颖说,慈善超市作为新型的慈善捐助物资交流平台,承载着接受捐助、实施救助、捐赠物资变现等功能。济宁市慈善总会在探索慈善超市运作模式,实施连锁经营策略,整合捐助资源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效益。
据丁颖介绍,为使慈善超市募集到更多的闲散资金,帮困济贫,济宁市慈善超市在放开搞活运营的同时,还建立了爱心品牌和义工义品专柜,吸引爱心企业和义工将名牌产品、捐赠品和手工艺品投入慈善超市销售。同时发挥市场物资捐赠信息网络系统优势,为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提供网上购物服务,这无形中从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慈善资金的来源。这是济宁慈善事业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