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2中国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首次举办佛学大讲堂。首期佛学大讲堂邀请国际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担纲主讲,从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的角度,阐述自己对佛学文化的深刻认识。
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等。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12中国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首期佛学大讲堂上,余秋雨先生定位汶上,发表了”定位汶上 仰望佛光”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与观众分享他对佛教文化的独到思考。
两个半小时的演讲结束后,现场观众争相提问,余秋雨现场回答了4个观众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余秋雨不时称赞汶上观众的字书写漂亮,且感慨汶上观众文化素养之高。
观众:余秋雨先生,很多地方因您的文章而出名,这次您来到佛都汶上,可以为汶上写点什么吗?
余秋雨:我会去传播汶上,一定会。我会告诉大家我发现了一个地方叫汶上,它对儒家的重要性,对佛教的重要性,以及汶上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国创建时期的重要性。有机会我会着重的讲一讲佛牙、舍利。但是,现在信息有些过多,所以,到底会产生多大效果我不太有把握。
观众:佛教文化博大精深,里面的诸多经典对世人也有不少教化和指引作用,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深的佛教文化如何走下神坛,成为大众的心灵鸡汤,作为受众的我能够做些什么?媒体在两者之间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余秋雨:这位听众所讲的话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印度灭亡,从外部的宗教入侵和本土的宗教自身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作为一个智者的宗教,越搞越复杂。越高越复杂了就脱离群众了,便失去了生命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的语言方式各有不同,这时候就出现了由太虚法师创造的 “人间佛教”,这个”人间佛教”现在台湾由星云大师弘扬的最为成功。星云大师所开创的佛光山几十年来致力于让佛教走向现实人间、走向世界各地的宏大事业,成果卓著,已经拥有数百万固定的信众。在那里居住过的人,看到大批具有现代国际教育背景的年轻僧侣,笑容澄彻无碍,善待一切生命,每天忙着利益众生、开导人心的大事小事,总是非常振奋。除星云大师之外,证严法师领导的慈济功德会也让我深为感动。以医疗为中心,到处救死扶伤,不管世界什么地方突发严重自然灾害,他们总是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让当代人一次次强烈感知佛教的慈善本义。慈济功德会同样拥有数百万固定的信众。无论是星云大师还是证严法师,做了那么多现世善事,却又把重心放在精神启迪上。他们充分肯定人间正常欢乐,又像慈祥的人生导师一样不断地向现代人讲解最基本的佛理,切实而又生动地排除人们心中的各种自私障碍,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大量的恶性冲突。他们在当今各地受到欢迎的惊人程度,已使佛教发出了超越前代的光华。那么,这样的佛教怎么会被当代拒绝呢,这样的佛教怎么会因高深而产生和当代人的隔阂呢。我对汶上的朋友提个建议,和现代社会紧紧融合在一起,使佛教和民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比如让佛教精神使大家开心,让佛教精神加入治疗,让偏执的病人得到解脱,让佛教精神用于临终关怀,这是个非常好的事情。
观众:中华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能不能起作用,中国佛教如何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惊人的生命力,我最敬佩它在中国民间社会文明的延续中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想用一个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我的故乡余姚,出过黄宗羲、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但到我出生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人知道那些大儒的名字,甚至连认识字的都没有几个。在一片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世道中,唯一与文明有关的痕迹,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吃素念经的女家长。成年后每每念及于此,我就不得不感谢佛教,感谢它在普通民众的心间建立起来的精神秩序。当今社会,我们缺少像星云法师、证严法师这样有想法、有魅力的和尚,带有巨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一心为人民服务,推衍开去,必然会对中华文化产生某种乐观景象,这样的话中国佛教就有希望了。
观众:有一种说法叫做以佛治心,以儒治国,一个是强调心灵的纯洁净化,一个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请问如何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有机结合?
余秋雨:佛教具有特殊魅力。在对人生的关注方面,它补充了中华文化的严重不足。大家发展没有,我们的诸子百家中,道家,道法自然;墨家,提倡”兼爱”;儒家,主要讲的是治国平天下;那么多的先哲,唯独就没有专门研究生老病死的。在这一点上,佛教大幅度地补充了中国文化的因素。优秀的宗教优秀的学说有共通的内核。歌德说 人类靠着自己的聪明划出了很多界线,最后靠爱再把它们全部推到,在爱的旗帜下,所有的界线都不存在了。儒家的至善,就是没有理由的善,和佛教就比较靠近了。我们要秉承着他们的共同点来做事,那就善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