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新疆在中亚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批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中亚国家汉语教学权威与指导中心、双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教育学术交往的枢纽、内联外宣的桥梁,服务当地社会、服务中资企业的重要力量以及当地年轻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受到当地社会的普遍欢迎,获得良好评价。
目前,新疆在中亚及周边国家已建成的6所孔子学院和8所孔子课堂,基础扎实,发展迅速,运行健康,适应当地国情、文化及汉语教学的需要,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不断向内涵式孔子学院发展,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文化推介及搭建双边教育、文化交流平台与提供各项咨询、翻译、参与当地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积极扩大孔子学院教学覆盖面,推广和普及汉语教学,确立孔子学院在中亚国家汉语教学的权威地位。汉语教学点数量不断增多,以孔子学院为中心辐射当地,指导各地汉语教学。
2011年,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在原有18个汉语教学点基础上,新建设3个自治区级的外国中学汉语课堂,并将其中8所建设成为孔子课堂。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在原有6个教学点的基础上,新建设23个教学点。教学点遍布吉国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所有七州两市的19所大学和26所中小学,学员达12300余人,比去年增长近两倍;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点从6个发展到12个,遍布塔国两州6所大学、5所中小学和1所幼儿园,学员达1780人,比去年增加一倍;哈萨克斯坦成功揭牌一所新的孔子学院,注册学员295人,该国3所外国大学汉语中心发展迅速;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孔子课堂建立5个分支教学点,学员累计1200人。
孔子学院引进国内外汉语教学管理的先进模式,在各汉语教学点推广使用。同时与本土汉语教师合作,结合当地汉语教学的实际,研究制订教学大纲,就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相关教学方面提出建议。目前,吉国各汉语教学点与塔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语教学机构,均接受孔子学院的指导与帮助,在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方面开始逐渐统一。
2011年,孔子学院面向各教学点、外国院校、企业、当地政府部门共举办88批次培训班,培训学员近2200人;吉民大孔子学院联合民族大学新闻学院与当地玛纳斯电台合作,制作汉语学院栏目,于2011年2月开始每周开播半小时。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已经扩展到成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各个层次,教学形式涵盖业余培训、专业学习、课程选修、中学辅导、小学全汉语授课及幼儿汉语教学,教学空间从学校扩展到电视媒体。此外,还配合教学在中亚5所孔子学院组织了21场HSK、BCT、YCT考试。
同时,孔子学院进一步充实、完善课程体系。共开设了23门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包括太极拳、书法、剪纸、中国传统乐器、腰鼓、戏曲、诗歌、烹饪、舞蹈等;组建20多个兴趣社团,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75场,将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汉语学习与文化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不仅完善了学生知识结构、增进了学生跨文化认同,更树立了中国教育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更多各个年龄层次的学员前来学习。
新疆大力加强孔子学院内涵建设,积极拓展孔子学院各项功能,充分开展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境外推介活动,不断提升中国教育和文化、尤其是汉语教学在国外的影响力。教育文化传播是新疆在周边国家孔子学院的工作重点之一。各孔子学院投入了更多人力、物力和精力,不断加大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频率。一是与汉语教学紧密结合,面向33个汉语教学点举办各类中国文化专题讲座45场,组织书法、墙报、朗诵、歌咏、舞蹈等系列比赛活动,开展节日庆典、节日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30场,直接参与者达400余人,受众达4500余人。二是面向社会举办大型文化推介活动,如“感知中国、欢乐春节”中亚巡讲、巡展、巡演活动,自治区领导亲自率队,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举办三巡活动14场,取得重大影响。此外,承办中亚有关国家“第10届世界外国大学生汉语桥比赛”、“第4届世界外国中学生汉语桥比赛”,举办大型中国教育展览以及“汉语图书及教材展览进校园”等各项大型活动。这些大型文化推介活动一次次掀起“汉语热潮”,使孔子学院备受关注,影响力不断提升。
以汉语教学为基础,拓宽教育合作领域,鼓励双方高校领导互访、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加深了解、增进友谊。2011年,新疆高校校领导访问外方合作大学12人次,双方相关部门领导互访42次。合作双方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将合作领域扩大到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项目,包括双方院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组织科研国际合作、考察访问、文化交流等方面。
孔子学院的教师们把汉语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生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活动、积极适应和满足国外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对学生,老师们投入真爱,为他们答疑解惑,教学生烹饪、手工,与学生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向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成了学生们的亲密朋友。点点滴滴的关爱,使得孔子学院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们,许多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发来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风雨无阻。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以爱岗敬业体现职业素养,以人文关爱体现师德模范,以严谨规范体现教学水平,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尊重和支持,口碑相传,树立了中国教育的良好形象,打造出孔子学院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