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漫步在济宁中区街巷间,林木成行,展起绿波;行走于村庄田地里,果蔬成片,绿意盎然。生命的绿色写在中区大地,幸福的喜悦挂在人们的脸上……如今,处在孔孟之乡济宁这座历史名城中心腹地的市中区,头顶的天“擦”得更蓝了,脚下的地“染”得更绿了,身边的景“点”得更靓了。
近年来,济宁市中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精心编制生态规划,以民为本,城乡统筹,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生态中区建设,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群众,同心播绿,尽心创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重建南池景区,治理大气污染,整治河流水系,植树造林播绿。济宁市中区以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出生态旅游和传统的人文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线路,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在节假日期间休闲娱乐的自驾游新时尚。
同心同德绘蓝图
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饶。市中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济宁市的对外形象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今年确定为“生态中区建设年”,专门成立了市中区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生态区建设工作。在创建工作中确立了五个工作阶段,确保计划方案到位、组织机构到位、人员力量到位、工作协调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目标责任到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各成员单位、各街道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推进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浓厚氛围共创建
为动员、培养全民参与建设生态中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市中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强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在每年“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大型纪念活动,通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保护母亲河”等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近年来,共发放各类环保宣传资料上万份,开展集中环保活动5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40万人次。深入开展生态社区村创建。以开展生态村、生态户、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生态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建设,目前共创建各级绿色学校11所,绿色社区3处,全区中小学环保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使全区人民在参与环境保护中不断强化生态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爱我家园 护我家园”已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
优美环境谱新篇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条条涓涓河流穿城而过,一个个湿地公园优美展现,给市中区增添的不仅仅是妩媚,“临水而居、河边嬉戏”已不再是人们的梦想。这一优美环境的背后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严格项目监管、审批立项,严格执行项目“三同时”制度,大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不断完善排污申报制度,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企业入区,减少结构性污染,从源头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全力推进湿地建设。建设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京杭运河入湖口湿地,位于唐口街道京杭大运河入微山湖交汇处,生态环境良好,该项目已完成核心部分4平方公里的测绘、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等相关手续,进行了高规格的设计规划,专门成立了项目指挥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净化美化城乡环境。在农村,对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统一处理”的运转模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社区,完善环卫保洁机制,并建设污水处理站,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狠抓秸秆禁烧工作,秸秆直接还田率90%以上。清理违法排污企业30余家,减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更多市民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