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在刚刚召开的济宁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济宁市旅游局局长颜廷洲表示,2012年济宁市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出台《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扶持培育典型,重点推进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示范点和好客人家等创建工作。各县(市、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结合各自实际,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力促济宁乡村旅游取得重大突破。
济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790万亩,湖泊面积156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7%;山地面积132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4%,发展乡村旅游资源体量大、载体好、条件优越。近年来,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渔家乐、采摘节等旅游产品。有力的带动了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济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济宁市在乡村旅游建设和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11年,全市共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6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0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9处,渔家乐420余家,农家乐560余家,从业人数达7万余人,全年接待人数200多万,收入近17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济宁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起步良好。其中,微山县王苏白村,发挥临湖优势,主推“渔家乐”品牌,全村已有多户村民实现了发家致富;泗水县王家庄村,则挖掘民风民俗,主打山区特色,往年靠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理想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是济宁旅游业发展的内需
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学圣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孔子品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飞速发展。而以农村生产生活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的新型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则是济宁旅游中亟待开发和完善的一个部分。随着济宁市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对乡村新鲜的空气、秀丽的田园风光、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及其生活氛围的向往越发强烈,“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回归需求欲望也更加浓厚。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湖区美景,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市场的需求,更是济宁实现大旅游格局的内在需求。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国家、省旅游局也把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山东省将重点支持建设温泉度假、山岳养生、滨湖生态、海滨渔民风情、黄河文化等9类“旅游小镇”。山东省旅游局也将出台《好客山东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突出山东特色、乡村特色与好客文化,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
实践证明,旅游业与农业融合,能够直接促进一产向三产提升,实现农村就地转型、农业就地升级、农民就地致富、农产品就地增值,促进城乡交流和统筹发展。山东省去年乡村旅游总收入706亿元,相当于全年农业增加值的17.8%,乡村旅游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颜廷洲表示,济宁市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多方整合旅游资源,全面提高乡村旅游规模及其档次,注重乡村旅游品质的提高,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增进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要创意策划地方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鼓励济宁市农家特色餐饮经营,配套设立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逐步建构集食宿、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经营模式,要从举行节会活动、打造特色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完善济宁市乡村旅游网络体系,使乡村旅游成为济宁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