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今后有望仅凭一张读者卡,就浏览百余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走进离自己最近的一家图书馆,就可以实时收看其他图书馆举办的讲座。继首都五大文化联盟成立之后,昨天(12日),位于北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图书馆、党校系统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以及医院、部队、中小学图书馆和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共110余家图书馆,自愿联合发起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并同时推出十大惠民服务措施:
1.在全市63家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使北京地区的图书文献无障碍流转,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2.在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之间实现读者证相互认证,实现授权数字资源的共享,逐步实现文献的通借通还,方便市民借阅外语图书。
3.高等院校图书馆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办理借阅证使读者共享图书资源。
4.开通“首都图书馆联盟”网站,集中发布联盟资讯,加大对北京地区图书馆进口儿童书的统一宣传推介力度,让市民广泛深入了解图书馆服务信息。
5.联盟成员之间开展网络互联,实现馆际授权数字资源的共享。搭建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平台,集合联盟成员专家人才优势,免费为读者进行实时咨询服务。
6.联盟成员开展讲座、展览等文化惠民服务合作,方便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并开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
7.联盟成员利用流动图书车等方式,深入社区、中小学(原版儿童书)、农村、工地,开展图书馆流动服务。
8.联盟成员合作每年举办一届市民图书交换活动,让市民家中的图书流动起来。
9.联盟成员将部分复本图书集中起来共同建立调剂书库,基层图书馆可在调剂书库内挑选图书,补充文献资源。联盟选定若干家成员单位与原版日语书出版发行机构合作,在图书馆设立新版图书展架,让读者优惠购买图书。
10.联盟确定每年9月的第一周为“首都读者周”。读者周期间,联盟成员向市民讲解利用图书馆、计算机检索、图书馆功能、读者权益等知识,让市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本文转自申东书城http://www.258sd.com/ 转载请保留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