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但是,具有某方面的天然优势,是否就一定能做成某方面的事情,则另当别论。
三亚的春节“宰客”事件被曝光后,有媒体更进一步深挖了“宰客”背后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据记者了解,在2012年春节期间,三亚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而这其中,多有公款消费的群体。由此,也完全可以想象三亚本地官员的忙碌程度,这正如一个三亚官员向记者坦言“自己每日都是觥筹交错”。显然,这也奠定了现时三亚在“宰客”事件上的“上层”公关优势。
有“不差钱”的公款“垫底”,有不怕花钱“公司款”助阵,“酒桌上一顿饭两三万元是常事”,如此一来,三亚在春节期间的物价想不超高也难。应该清楚的是,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三亚的超高物价。比如,“一个北京做企业的朋友,春节邀请一些政界商界的朋友来三亚过节,总接待花费为300万元。这些都是对他的生意有帮助的人”。这个在北京“做企业”的人,可能不仅不反感三亚的超高物价,很可能还要感谢这样的物价。因为正是这种畸形的超高物价给了他“大面子”,让那些“对他的生意有帮助的人”背上了沉重的人情负担。
在三亚“宰客”的海鲜菜单曝光之后,不断有三亚餐厅的消费清单曝光于网络。这些菜单表明,海鲜类价格的畸涨,也同时推高了普通菜肴的价格。新近曝光的一张春节期间三亚消费单据照片显示,在该菜单结算的近8000(实际为7997)元中,酸辣土豆丝(中量)的价格为57元,肉末四季豆(中量)的价格为87元,虎皮尖椒(中量)的价格为72元,炒上青菜(中量)的价格为72元……实际上,在反季蔬果基地的海南,春节期间,上述菜肴的市场售价,最贵不过5元。
海鲜价格畸涨推高普通菜肴的效应,最终总会体现在旅游市场上,那就是对纯自费旅游度假者的“挤出效应”。当然,三亚有可能不惧这样的“挤出效应”,甚至,这样的“效应”还在客观上细分、提升了三亚的旅游层次,做到了某些部门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但是,一个靠公款和“公司款”打造起来的旅游“天堂”,其运数能维持多久,是很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当然,在“宰客”事件频频曝出的情况下,任何对三亚旅游“天堂”前景的乐观估计,都要以对现实支撑的这种公款和公司款支出制度的乐观预期为前提。不过,不论乐观还是悲观,普通游客,如果有实力去三亚度假,那么,就不妨以在三亚花费一顿饭的钱作“团费”,到泰国、马尔代夫甚或夏威夷等地,去享受月亮虽一样圆,但天更蓝、空气更鲜、消费更公道、品质更好的休闲和服务。如此这般,普通公众也就不用再费神去关心三亚究竟是什么样的“天堂”以及是谁的“天堂”等劳什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