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新一轮的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正在走向快速发展之路。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吉林省延龙图都市区,沈阳抚顺铁岭三市共用“024”区号,江苏省铜山县撤县改区,安徽省巢湖市“一分为三”等等,都促进了区域经济、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表明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地位的变迁与城市间的竞争正在加剧。
如何将济宁古老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工业城市融于一体,真正担当起鲁南经济带中发展崛起的龙头,进而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济宁在“十二五”期间有序、快速发展以及今后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济宁都市区空间结构图
区域竞争的实质是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
济宁都市区要取得新的生命力,就势必整合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培植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规律证明,综合发展要素配置越合理、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就越强。基于济宁目前所处的区位,中心城市必须做大做强,才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大不强,就谈不上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因此,发展济宁都市区、壮大中心城区,是济宁都市区内各县市区必须秉承的合作共赢理念。
徐州与济宁是淮海经济区内最具竞争力的城市。2005年济宁和徐州经济发展实力相当,到2010年,无论从人均GDP还是从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济宁和徐州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以徐州为中心的徐州都市圈正在兴起和稳步成长。在鲁南地区城镇发展中,枣庄尽管总量竞争力较弱,但竞争力速度、结构竞争力具有较强优势,第三产业发展态势增长明显;临沂市由于人口较多,人均水平竞争力较弱,但第三产业竞争力更为强劲。两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区域中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方面越发具有优势。相比之下,济宁原有的相对优势正被逐步蚕食并多已被赶超,临沂在经济总量、工业、投资等方面与济宁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鲁南经济带区域竞争愈演愈烈,经济发展形势逼人,济宁在鲁南地区城镇发展中的领头作用任重而道远。
济宁市要想迅速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必须按照都市区一体化城市的要求,膨胀规模,壮大实力,内扩外联;突破中心城区,带动“济宁、兖州、邹城、曲阜、嘉祥”融合和扩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要求,建设北湖新区,扩充济北新区、滨河新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部科技新城,培育曲阜高铁生态新城,充实大城市的内涵和经济实力。对资本、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使大城市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都市区实质性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是主导动力,市场是基本动力。政府应为区域融合发展创造条件。都市区各县市区之间应把自身应有的利益同尊重和顾及对方直至所有各方的利益统一起来,促进共同发展、平等受益、互惠互利,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长时间以来,我市由于历史发展及煤炭压覆等种种原因,形成了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中心集聚度不高、对周边县市区辐射带动不强、“城不强县不弱”的格局,这就决定了济宁未来城市发展必须走多中心分散式组群发展之路。
协同发展的城市协作应该坚持“互补协作,错位发展”原则,按照比较优势求专求强。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产业规划布局,在区域和空间中研究因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产业型开发区、新市镇、新市区;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同城化;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必须打破交通分割的格局,建立层次分明、多种交通模式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谋划好文化教育、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科技人才等统筹布局建设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借势发力科学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大发展
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是科学推动都市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城市规划引导和控制下,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是促进各都市区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市应加强应对研究,建议重点科学编制三个层次的规划:一是启动编制都市区战略规划,聘请国家级权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济宁都市区城乡统筹规划》,作为指导一体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明确发展基础与环境、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空间发展布局、重点协调发展区域等内容,为推进一体化工作提供系统的路线图。二是抓好重点领域规划对接。以战略规划为指导,对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总体设计安排,统筹编制都市区交通运输、能源保障、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各种专项规划,并认真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三是搞好重点协调区域规划整合。以“先交界后纵深”为原则,加快编制都市区边界重点发展区域等的规划,如曲阜和邹城之间的规划,有效推动相邻市边界区域的一体化衔接;统筹规划城乡布局,促进城镇集约发展,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由城市延伸到镇村。
在城市竞争背景下的大型事件成为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手段,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山东省第二十三届省运会赛事对济宁城市发展的影响是首要的,除了盈利以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承办比赛为契机实现城市发展的飞跃。因此第二十三届省运会是提升济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良好契机。济宁应把省运会上升到战略高度,围绕省运会制定发展战略,通过省运会期间的短期高投入形成长期高收益,最终强化济宁在鲁南地区、淮海经济区的的中心地位。
总之,济宁都市区的空间整合是实现济宁崛起的重大战略,是济宁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寻找并抓住空间发展契机、实现新的跨越是济宁都市区在整合发展中的关键。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和建设“两型社会”,是济宁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济宁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