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城乡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全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乡服务功能和品位形象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载体和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市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面积210.34平方公里,其中济宁市区建成区面积58.26平方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0.58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74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3标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旧住宅小区整治完成率100%,危旧房改造完成率100%,城市背街小巷整治基本完成,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6%,燃气普及率达到98.6%,集中供热普及率67%,城市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29.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2006年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所占比例达到92.6%,城市综合功能和景观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先后获得了 “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全国卫生城市”、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山东省园林城市等1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济宁市围绕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按照城市发展新定位,实施了城市路网、水系改造、生态环境和安康居住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延伸城市路网,拉开发展框架,推动城市东拓西跨南联北延。济宁市区用3年时间先后新建、改建、扩建了洸河路、火炬路等城市主次干道60余条,改造背街小巷148条,并同步进行了街道景观改造、排水管网改造,实现大街小巷路面平整、排水畅通。投资400余万元,实施了以指示标牌改造为主要内容的 “道路语言工程”。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城市供水、煤气、热力、公交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实施公交优先,天然气引进与利用工程已进入全面置换阶段;综合整治河湖水系,去年起启动实施了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古运河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今年进一步提升古运河整治的境界和水准,实施古运河二期 (济安桥—京杭运河)拆迁整治工程和越河治理工程,拓宽河道水面、优化建筑布局,实现水系贯通、水活流清;加快修复运河济宁段重要建筑古迹和景点,延续历史文脉;搞好市区内沿河生态和景观创意开发,塑造旅游观光带;依据北湖景区规划,高标准实施起步区建设,努力把济宁打造成为以河湖名胜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提升绿化水平。先后投资2.3亿元,建成了新世纪广场、南郊动植物园等20多处高标准绿化工程。通过拆墙现绿、改墙透绿工程,美化绿化城市街景。三年来市区新增公共绿地252万平方米;推进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全市1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日处理能力达到57.5万吨/日,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投入运行;实施城市 “亮灯工程”,狠抓城市节水和建筑节能,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城市开发;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健全完善廉租房制度。
碧水蓝天,和谐家园,民之所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居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人居环境的点滴变化,感受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孔孟之乡城乡面貌日新月益,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