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腊月二十七,民谚称“腊月二十七,杀公鸡”。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这其实还是取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民俗专家称,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1月21日是腊月二十八,民谚称“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1月22日是腊月二十九,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去灌酒”、“二十九,赶过年”、“二十九,蒸馒头”等民谚。这些民谚道出了北方的传统年俗,记载了文化、生活历史,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年文化的世俗性、广泛性。但由于2012年是闰年,腊月只有29天,而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是“除夕”,因此2012年除夕是腊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