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常香玉的《断桥》普及到大街小巷的时候,汶上的戏台上,照样是山东梆子的老《断桥》。老艺人们并不跟风,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与“时尚”分庭抗礼。事隔多年,今天品味起来,那才叫原汁原味的山东梆子!常大师的《断桥》在留声机里,梆子戏的《断桥》在梆子戏迷的骨头里。
戏的开始是青白蛇一起上场。两人的臂弯扣在一起,旋风一样地旋转,唱:
与天兵打一仗急忙逃走, 累得我战兢兢两鬓汗流……
气氛仍然很紧张,让人马上想到刚才是“水漫金山”。这里,白蛇毫不隐瞒地承认是逃走,毫不隐瞒地说累;没有“怒如烈火”的拔高,没有“杀出金山寺”的血腥。鲁西南的人朴实,他们编出来的戏也全是大实话。
白娘子对许仙的一大段唱,应该是这出折子戏的核心唱段。它强调的是对许仙的挂念而不是表功似的说自己做了什么:
…… ……
自从你上金山进香去后, 哪一晚不等你月照高楼;
自从你上金山进香去后, 哪一晚不等你鸡叫时候。
一恐怕好茶饭不到你口, 二恐怕衣衫破无人补修;
又恐怕得了病无人伺候, 还恐怕吃醉酒倒卧街头。
无奈何同青儿金山解救, 谁料想与法海结下冤仇。
山门外摆天兵与妻争斗, 紫金钵打得俺满面血流。
若不是魁星爷前来搭救, 有十个青白蛇难以回头。
奴官人手拍胸想想前后, 谁的理谁的非天在上头。
唱词通俗易懂,再加上演员感情真挚的演唱,真是每个字都送到观众的耳朵眼儿里。这里提到了魁星爷,大概是给后面的状元儿子埋下伏笔呢!
川剧的《断桥》太硬了吧?
越剧的《断桥》又太软——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懒对满面秋。
山边枫叶红于染, 不堪回首忆旧游……
这也太抒情、太浪漫了呀!
这么一想,还是咱的山东梆子《断桥》中听!客居在外,半个世纪,还能想起业余剧团路延平(音)、沙清河(音)、吕传孝(音)那纸叠蝴蝶作行头的精彩演出呢。不知道现有的几个梆子剧团还唱不唱《断桥》?怎样唱《断桥》?是不是路、沙、吕他们的《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