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寨名水浒,泊号梁山,周回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这是八百年前,水泊梁山的盛景。时过境迁,黄河改道,原本浩渺的八百里水泊变成阡陌良田。为了不再让游客留有遗憾,梁山县举全县之力,山北打造了一片五百亩的水面。烟波浩渺、港汊纵横的梁山泊又重现在人们眼前。
没有水,梁山少了些灵气
《水浒传》第69回中描述,随着队伍的扩大,梁山好汉们建起了四个旱寨(东寨、南寨、西寨和北寨)、四个水寨(东南水寨、西北水寨、西南水寨和西北水寨)。
而在现实生活中,梁山上留存下来的遗迹很少。明代,明崇祯皇帝下令禁止传播《水浒传》,并在梁山上勒石说明,同时在梁山上清地、砍树,并破坏遗存的建筑。民国年间,因为一场大地震,梁山上仅存的莲台寺、法兴寺等建筑也被损毁。
上世纪80年代,依托丰厚的水浒文化底蕴、独特的山体景观,水泊梁山风景区开始向社会开放。1985年,水泊梁山被省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多年来,梁山县以史料记载和《水浒传》为依据,恢复重建了忠义堂、靖忠庙、一关、二关等50余处水浒遗迹和景观、景点。随着央视《水浒传》和新版《水浒传》的热播,水泊梁山再次成为热点旅游景区。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然而,没有水,梁山好汉们的水浒大寨似乎少了些气魄,梁山也似乎少了些灵气。
没有水,是所有梁山人的心病
“《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故事,都离不开水泊梁山。水是梁山的魂。梁山人只要能“吃上饭”,就是借钱也得造水。”在政府部门工作了10年的李先生坦言,没水是75万梁山人的心病。
李先生说,十年前他在政府部门做接待工作,一位80岁的老军官来梁山旅游。“老人自幼读水浒,对梁山充满了向往。”李先生说,这位老人一路高歌从山下走到山顶,中午时,老人还饶有兴趣地在山顶吃了顿午饭。“老人很高兴,喝完酒后把黑碗一摔,大喊一声‘好酒!’如果有水就好啦!”或许是从中得到了启示,此后不久,政府决心发展梁山旅游,从景点建设到配套的服务,一点点逐渐改变,但是还是没水。
“造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75万梁山人的心愿。我们不仅在山北建了水面,还有马营湿地3000亩的水面,还有碧波荡漾的流畅河。梁山终于有水了!”李先生长出一口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