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官网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钟表行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在世界钟表行业的分工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成为世界钟表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钟表生产呈现出以下特征:
A、行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04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21.49亿元,到2010 年达到244.82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2.39%。其中2004-2007年,产值增长较快。2009 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钟表产值有所下降。2009年至今,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全国钟表产值逐步恢复。2010年,我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可见,我国钟表行业正在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产值已超过经济危机前最高水平。
B、产品品种增加,质量逐步提高。钟表产品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目前的几百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基本满足了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一些企业已具备了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并且出现了一批自主品牌产品。
C、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近几年我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的结构,已形成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天津、上海等六个主要产区,各产区都具备从材料到成品完整而灵活的产业链,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
市场需求状况:
A、钟表行业总体需求平稳上升
2004-2008 年,我国钟表行业的销售额呈平稳上升趋势,规模以上企业钟表销售额从2004 年的119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21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2009 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行业销售额稍有下降。2010 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复以及国内需求的增长,行业迅速回暖,全年钟表销售额同比增长19.8%。2004-2010 年,钟表行业产销率均保持在95%以上,供求情况稳定。
B、钟表消费需求呈现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特征
钟表的需求特征正朝着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以瑞士手表为代表的象征身份地位的高档奢侈钟表,与以中国产钟表为代表的价值链中低端钟表同时存在于钟表市场上,并且人们对两类产品的需求都处在不断上升之中。一项对中国消费人群对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偏好程度的调查表明,国际产品和国内产品均拥有一定数量的忠诚消费者。
一方面,得益于高收入人群的增长,身份象征类的高档奢侈手表销量大增;另一方面,休闲创意钟表也广受青睐。时钟被赋予更多的个性设计和家居功能理念,以适应消费者在客厅、厨房、浴室、儿童卧室等不同家居功能区的使用需求。对于手表,消费者喜欢具有品牌品质、外观设计新潮、款式独特及装饰性较强的手表;消费者也喜欢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配戴各款运动型手表及休闲型的手表。此外,电波钟表等新型钟表也越来越为消费者看重和接受。钟表消费需求正朝着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③进出口情况
A、进口情况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富裕阶层和高收入人群对中高档机械表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钟表进口额呈上升状态。从进口国家和地区看,我国钟表进口国主要为瑞士和日本。瑞士奢侈品钟表天梭、欧米茄等品牌和日本中高档钟表是进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B、出口情况
我国大部分钟表产品用于出口,因此出口是我国钟表行业的主要支撑。从钟表出口量值看,近年来,我国时钟出口量值比较平稳,主要原因是时钟作为家居日用产品,需求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需求比较稳定,出口量值波动不大。而手表出口呈现出数量逐年减少、出口额逐年增加、单价稳步提升的特征,这说明我国出口手表的品质和档次均有所提高。
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我国手表出口地区比较集中,主要出口到香港、美国等地,其中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钟表集散地,是大陆钟表的主要出口地区。2009年,中国手表出口额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香港、美国和日本,其中出口到香港的超过50%,三地合计占手表出口的78%。我国时钟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9 年我国时钟出口额前三名的地区分别为美国、日本和香港,三地合计占时钟出口的35%。相对于手表,我国时钟出口国家和地区比较分散。
从出口的品种结构看,石英钟表占我国钟表出口的绝大多数。2009 年,我国石英钟表出口量占钟表出口总量的98%。石英钟表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近年来出口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5 年以来,我国石英钟表出口额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钟表的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是出口额仍保持持续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石英钟表作为家庭日用品,单价较低,占家庭收入比重较小,其需求受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波动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是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石英钟表主要依靠进口,而中国钟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世界其它国家短期内仍无法形成替代我国的钟表生产基地,全球市场对中国这一最大的钟表生产基地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石英钟表出口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