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LED新光源产业链、LED、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项目吸引了与会者的眼球,让大家愈来愈看到新兴战略产业在未来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新能源对于济宁这个典型的资源性城市向着制造业强市的强力转型,大步跨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引擎”。
(一)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进入新的世纪,石油供应日渐紧张,而煤炭因其储量巨大,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支柱能源之一。作为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在济宁人心中占有巨大的份量,丰厚的煤炭资源,为济宁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的GDP,相当一部分是靠煤炭得来的,“一枝独秀”的煤电产业的工业经济结构给我们带来了收益,同时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济宁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过去长期对煤炭资源过度依赖,导致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实现由煤炭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的战略转型,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结构多元化,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两层最重要的含义:一是在资源潜力较大时,要加速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二是加速膨胀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中,能源作为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动力已被放在了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主要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把发展新能源、信息网络、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突破方向和增长的引擎。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日本,出台了新能源法及电气事业利用新能源的特别措施法,制订了一系列新能源推广的奖励及补贴制度,对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补助金或融资。欧盟各国为了应对经济衰退,也都启动了“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在我国,各地都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有18个省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因此说,济宁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足用好国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利好政策,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推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二)
正是出于这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科学发展意识,市委、市政府从济宁的实际出发,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作为贯穿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以项目做示范、以示范带生产、以生产促研发,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光谷”。
我市先后组织多家企业科研部门赴南通、无锡、徐州等地考察学习,组织参加世界电动汽车大会、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年会、世界太阳能大会等重大会展活动,先后召开了新兴产业考察交流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四新”产业项目观摩会、率先出台了《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关于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措施,将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和LED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并设立了总额为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专项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了抢占未来的新能源发展高地,我市引进全球第二的台湾联电集团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光电产业园,大力扶持润峰集团、圣阳电源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经过近3年的发展,全市新能源企业发展到36家,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亮点。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部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微山提出了打造光电新城的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济宁高新区依托台联电科技园,建成了完整的LED新光源产业链。汶上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LED、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上实现突破。嘉祥县建成了光伏材料产业基地。金乡县加大投资力度,光伏切割材料、电动汽车取得长足发展。梁山、鱼台在生物质发电项目有了较快进展。泗水、邹城根据自身地理特点积极发展风力发电。中区、任城、北湖加快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步伐,一大批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乘势而起。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群,建成国内最完整的LED新光源产业链,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新能源城市、最具竞争力低碳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在整个工业中占比大大提升。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我市考察时认为,济宁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亚洲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光伏电站一一一济宁华瀚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仪式
(三)
济宁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把这个发展放在当今经济大势上去考量,放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分析,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很长的路子要走,很大的题目要解。具体来讲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膨胀规模总量实现新突破。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市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今年可突破50亿元,产业规模还十分有限。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今后五年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的力度,实现超常规发展,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比例达到4.5%,新能源产业整体规模位于全省前列。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集中力量膨胀发展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及电动车、LED新光源三大产业,加大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和产业链条的培植力度,以润峰集团、台联电、圣阳电源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依托,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形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产业集群,力争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均突破百亿元。要加快建设微山新能源产业园、高新区台联电科技园、嘉祥光伏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新能源产业园区,形成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要培育发展骨干企业群体,使规模以上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新能源企业达到1户以上,过50亿元的2户以上,过10亿的5户以上。
二是在产业链拉长增厚上实现新突破。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上,目前,我市光伏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应用产品等已有了一定规模,但光伏产业链中的光伏电池制造装备、光伏电站配套装备、光伏玻璃、光伏薄膜等产业链尚不完善,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引进和产品研发力度,扩大光伏电池生产规模,开发聚光太阳能光伏电池、光伏发电充电一体智能储能电站以及光伏太阳能配套产品、终端应用产品,完善从硅料、硅片、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到光伏发电的完整产业链条仍是重要课题。在LED新光源产业上,我市LED产业链已经形成衬底材料生成、外延片、芯片切割制造、二极管封装、应用产品开发推广的产业链。在高亮度LED、大功率器件封装和LED显示屏、路灯、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领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自主研发能力,但是我市LED产业企业生产远未达到经济规模,积极引进国际尖端科技,形成国内重要的二极管封装基地,开发封装树脂材料等辅助产品项目,拓展LED下游应用领域,打造完整的LED产业链还要加速。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包括车身、行走系统和动力系统等,我市梅亿邦赛、英克莱集团、富平电动车等企业开发生产低速短程电动汽车已具备一定竞争力,润峰新能源、圣阳电源的动力电池生产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作为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还很不完善,产业链内部的衔接还很不够。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电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积极和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联合,引进和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项目,进一步扩大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充实和延伸电动汽车产业链,实现我市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把我市建成国内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加快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进一步发展完善太阳能光热产业和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产业链是新能源产业的重点突破方向。
三是在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提高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企业要舍得在产品开发、技术人才引进和创新平台建设上多花钱,财政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专项资金要重点投向专有技术的研发和引进。要加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到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国内优质科研资源,建设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形成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实力,逐步实现研究、开发、产业化一体化。要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创新成果的产出。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产业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强化品牌建设,真正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发展链条和名牌产品群体。
新的能源,新的希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济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上,将会愈来愈多地感受到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带来的光和热。
■相关链接
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因此这里的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叫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分类
1、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
2、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1)、常规能源,如:水能、核能。(2)、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3、新能源按属性分类:(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2)、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
4、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2)、二次能源,如: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